03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学生营养餐再提质 2022年05月16日

(上接第1版)

“校农结合”供应丰富

回想曾经提着大筐、小筐往返于学校和集市之间的经历,天柱县蓝田镇小学教师赵健羽感叹:“在农产品还没有统一配送之前,我们教师会按照班级轮流到集市采购,但那里供挑选的食材很有限,即使我们搭配了再丰富的营养食谱,却苦于没有足够的食材做支撑。”

近年来,贵州通过“学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校农结合”组织模式,以学生营养餐农产品消费需求为重点,深入推进校园农产品消费需求与当地农村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持续扩大营养餐配送企业覆盖面,实现从农业发展到学生营养改善的“双赢”。

如今,配送公司冷链车每天准时将蓝田镇小学订购的食材运送到学校门口,实实在在解决了乡镇学校营养餐食材采购难、选择面窄的问题。赵健羽告诉记者,食材丰富后,学校食堂遵循不浪费的原则,更加注重营养搭配、菜品口味。“有了营养餐的保障,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社团活动中更有活力。”

“校农结合”作为各地打通农产品产销渠道的重要途径,在地方教育部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力推动之下,保障本土农产品进校园的安全、绿色。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的农产品销路问题,助力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龙里县,健源餐饮公司于2020年通过政府招投标,获得了配送学生营养餐食材资格,每日配送量约17000公斤。

健源餐饮公司负责人钟旭告诉记者,公司将与龙里县教育系统继续深化“校农结合”,计划建成群体“校农结合”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等,为孩子们输送更多优质、绿色的食材,并将农产品本地化采购率提升至95%以上,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多措并举保障安全

“‘一看、二闻、三摸、四查’,这是营养餐负责人每天检查配送食材的首要环节。”凯里市第二十五小学营养餐负责人潘健告诉记者,学校每周安排3名教师专门负责食材进校园的第一道质检。在凯里市,食材的质检要经过专人负责的储存关、出货关、加工关、食品供应关、食物处理流向关共5个关口,通过严格筛查,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在独山经济开发区,贵州阳光农产品配送服务公司建起了一座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配送中心。中心包括了常温库、冷藏库、食材清洗间、食品安全检测车间等,并且为冷链配送车辆加装GPS定位和摄像头,保障食材储藏品质与配送安全。

近年来,贵州各级各类学校加大“明厨亮灶”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布局,以“摄像头+互联网”的监管模式保障学生用餐安全,使校园食堂监管可视化、透明化。截至2021年,贵州省99.8%的学校食堂完成了“明厨亮灶”工程改造。

“通过摄像头和互联网对食堂进行无死角的实时监管,是打造‘明厨亮灶’的标配。”凤冈县第一小学校长刘天敏说。自2016年建校起,凤冈县第一小学便配备了设施齐全、设计合理的明厨食堂,并成立了学校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和膳食监督委员会,学校领导、家长、社区代表分工合作、共同监督。

为了把好营养改善计划“安全关”,贵州各地严格实行“四统”(统招、统配、统购、统送)的食材采购机制,建立多功能食材配储中心,加大校园食堂管理力度,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保障农产品安全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