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开阳县东官村:古朴静美如诗画 2022年05月13日

来东官村这日,小雨蒙蒙,一路大雾弥漫,乡道两旁的银杏树随着风簌簌落下一片片金黄的树叶,堆在地上厚厚的,仿佛在懒洋洋地呼唤:“啊!秋天快过了,来晚了,来晚了……”

坐在车上看着窗外倒退的雾色,心里不免隐隐忧虑,好在越靠近目的地,雾气也渐渐散去。沿着一条坡度很大的斜路慢慢向下行驶,东官村湾子寨组便在眼前。

远处,手里拿着一支旱烟袋的王应军踱步走来,他是湾子寨组组长,在这片土地生活了一辈子。每天早上从家门口走到10分钟路程外的长庆寺,循着周围四处转转,是他再熟悉不过的日常。

“每天出来,主要‘转’啥呢?”我问。

“到处看看嘛,主要是怕引起火灾,拔一下荒草,漏水的地方修补一下。”

爬上斜坡中段往左走,眼前古树参天,青翠蔽日,几块刻满小字的石碑沉默不语……王应军把门打开,带着我们进入大堂,里面早已空空如也,横梁上依稀可见的木雕和柱子下的石雕,无不让这座藏于深山的古老庙宇,散发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气息。

“长庆寺曾是开阳很出名的一座寺庙,1985年被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贵阳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官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邵春介绍。

“以前这里也当过学校,那几年我就是在这里读书,教室在那边。”王应军接过话茬,指着右手边的大祠堂说,“左手边这几间正房是给老师们休息的,当时早上10点上课,下午4点放学。”

7间七柱八立的正房,门楼相连,双走廊的正房和单走廊的厢房设计使得这里彼此形成了走马转阁楼的格局。抬眼细看,门楼的窗格和板壁上也点缀着些许木雕作品,小巧精致,正房的檐饰则更吸引人,每根柱头伸出来的挑梁前都悬吊着一个柱形的木雕饰品,有宫灯、宝莲灯、瓜灯等。

这时,王应军把东厢房一楼的房门打开,“这里面还放了几件文物,我也看不懂,全收了放起。”推开房门,只见好几块雕满了木刻的横梁板、饰柱整齐摆放着,饰柱上雕着不同的人物,神态各异,十分传神。

据传,大周时(吴三桂之年号)周师皋为开州知州,卸任后周氏夫妇选择来到此地隐居。死后以其住宅为庙宇,遗产为庙业,该地创建了长庆寺。寺内的掇戏楼记录着主人爱戏的嗜好,木刻内容以《三国演义》《祝英台与梁山伯》《杨家将》等景象为主,如实记录了长庆寺民居改寺的历史变迁。

尽管如今寺内一片寂静,饰柱一些部位甚至已将圆木削去了十之八九,但历经百年风霜,至今仍色泽鲜明,还能依稀辨认出《三英战吕布》《穆桂英挂帅》《梁祝读书》等刻幅。

“以前这里的左边就是花园鱼塘,每逢庙会来的人特别多,像赶场一样。”随着时代变迁,长庆寺也渐渐隐匿,失去往日繁华,只有庙前的古树仍在静静生长,流淌着历久弥新的生机……

走出长庆寺,王应军没急着锁门,顺手给庙旁空地上的蔬菜翻了翻土。“这是你种的吗?”看着长势良好的西红柿和青椒,我带着好奇发问,“是啊,看这地荒着可惜,顺手就撒了点种子下去。”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54岁的王应军在庙旁播绿,而曾经的长庆寺亦在他的回忆里留下了无数痕迹……脑海中猛然想起在东官村第五批传统村落调查推荐表上看到的一句话:“深山藏古寺,凤凰守良田。”

此时的王应军何尝不是那只“凤凰”?我离开湾子寨组时,他手里仍拿着那支旱烟袋,沿着村庄徐行,步伐不紧不慢。

回程时,我不断想象这昔日百年古刹的晨钟暮鼓,是如何与村里的乡亲同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得这座藏于重重深山的古村落显得更古朴、久远而神秘。

曾经的“闹”,照应如今的“寂”,只叹红尘中,步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