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台江县萃文街道引进浙江客商,务工群众实现强技能、鼓腰包、增自信—— 一片叶子的神奇力量 2022年05月12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诚 陈丹 杨晓波

山路蜿蜒,盘旋而上,峰回路转间,只见茶山绵延、绿浪滔滔。

5月6日,立夏刚过,如诗如画的台江县萃文街道展玉白茶基地里一片欢喜。

“吴灯九,6426元。”一片欢呼声中,54岁的台江县台拱街道居民吴灯九领到一个月的采茶收入,她是当天前来领“工资”的百多名短期采茶工中收入最高的。

“再奖励你100元,明年还来采茶。”基地负责人、台江全兴农业科技种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继全说。

紧接着,张继全又向采茶工张明燕发出第二份奖励,“也奖励你100元,明年再多带人来采茶。”

“多带多带。”来自台江台盘乡南庄村的张明燕笑盈盈地回答。今年采茶季,她召集30多名同村姐妹到基地采茶,人均收入3000多元,她自己采茶18天,收入3000余元。

“今天发的是短期采茶工的工资,共发放30多万元。还有80多名长期工,他们的后面陆续发放。”张继全说,到明年基地慢慢进入盛产期,对用工的需求会更大。

从家乡浙江到丹寨再到台江,在“茶路”上奔跑了30多年的张继全在“新战场”已奋斗4年,从事的还是“老行当”,却有了新体验,领略到一片叶子的神奇力量。

一片茶、一座山、一群人,自相遇那一天,改变由此开始。

2018年,台江县萃文街道谋划新产业,在油茶、茶叶两项产业上“举棋不定”。此时,从浙江到丹寨与人合伙种茶9年的张继全正准备开辟新“战场”。因缘际会之下,双方“一拍即合”。当年,张继全成立台江全兴农业科技种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2019年,萃文街道展玉白茶基地雏形初现,基地发展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种植黄金芽、黄金叶和安吉白茶。为扶持产业做大做强,萃文街道连续两年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近400万元,帮助将茶叶面积扩建至1800亩,建成台江县高标准茶叶产业园示范基地。

随着一株株茶苗在展玉山富含锌硒元素的土壤里扎下根,展玉山换上“新装”,焕发勃勃生机。

茶山绿油油,产业红火火。基地虽仍处于幼龄茶园期,但从去年开始,就已见效益。“在萃文街道支持帮助下,茶园里套种西瓜、辣椒、玉米等作物,实现‘以短养长’。”张继全说,去年基地产值150多万元,其中套种作物产值60多万元。今年套种面积进一步扩大,预计仅套种的西瓜产值就将达80多万元,基地总产值在300万元左右。

目前,展玉白茶基地产业呈多元化发展,除西瓜,还套种无花果、桃、李等,下一步将通过萃文街道南省村与剑河县南岑村的两村共建,引进林下五味子种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因为这片茶,萃文街道茶产业从无到有加速崛起。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努力把茶产业做成萃文街道主导产业。”萃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之全介绍,今年,萃文街道计划实施茶叶种植2200亩,到2025年达到1万亩。同时,今年街道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注入展玉白茶基地,扩设备、提产能,为做大做强茶产业做准备。

因为这片茶,茶与绣有了一次奇妙的“碰撞”。

结合白茶基地务工劳动力的性别构成、技能情况、就业意愿等,萃文街道党工委以技能提升、促进就业、拓宽收入渠道为重点,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服务送到基地务工群众面前。积极对接县妇联、“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邀请专家到基地开展苗绣培训150余人次。

“基地工作的妇女通过白天下地劳作、晚上休息刺绣的茶绣融合产业模式,实现‘茶+绣’双收入的目标。”台江萃文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李林静说。

因为这片茶,一群人的生活从此改变。

“看,这里停的小轿车、小三轮、摩托,都是接送工人的,刚开始哪有这样的景象。”说起转变,张继全感慨不已,在他脑海里,还回荡着工人冒雨自己走路来上工,淋得一身湿的画面。“妇女腰包鼓起来了,家庭地位就高了,上工家里人都积极接送了。”

展玉白茶基地发展至今,常年稳岗就业80多人,其中残疾人12名,务工人员主要为周边村寨45岁以上留守中老年妇女,年龄最大为78岁。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让她们强了技能,鼓了腰包,增了自信。

下一步,萃文街道将以茶叶基地为载体,积极发展康养、民宿、采摘、体验、观光等为一体的茶文旅综合示范园,探索立体综合高效绿色茶产业发展新路子。未来,这片茶叶的力量将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