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22年贵州省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要点》 2022年05月11日

(上接第1版)

4.迅速落实决策部署。对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建立项目化清单管理制度,细化明确任务、责任、完成时限,逐项推动落实。聚焦国发〔2022〕2号文件和省“四新”“四化”部署贯彻落实,对重要改革事项、重点工程建设、重大产业发展、重要民生实事,定期调度督导。责任单位要及时报告重点工作进展,对账销号已完成任务,对未按时完成的任务作出书面说明。统筹开展“三重一大”制度、《贵州省政府项目投资管理办法》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财经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

5.加快公文运转速度。进一步规范发文运转流程,加强信息化应用,打造协同办公“一平台”,提高公文运转效率。需省领导审核报送的文件,预留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流转时间不得少于3-5个工作日,坚决杜绝慢件变急件。上级出台的政策文件需配套制定措施的,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出台,未明确时限的原则上6个月内出台。

6.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政府服务“一张网”,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全省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减少70%以上。“一窗通办2+2”改革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综合受理。全程网办事项占比70%以上。

三、减轻基层一线负担

7.严禁随意摊派任务。大力整治面向学校、医院、企业、科研单位的形式主义问题,不得随意安排检查、评选、参会、活动、报数、报表、报文等,不得随意安排本职工作外的事务。

8.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整治办公类、管理类、学习类APP,严控新增准入。严禁强制开展网络投票、打卡、转发,确有必要的按程序报批后开展。严禁强制网上答题考试、学分排名通报、纳入考评考核。取消“法宣在线”学法考试1000分前置条件等强制性要求。

9.开展村级统计报表清理。建设统一数据库,一次录入、多方共享,实现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全覆盖,精简村级数据填报指标50%以上。新增统计指标由省级统计部门严格审批。

四、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调研

10.严格审批报备。未列入计划确需开展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须按“归口管理”原则提前2周,分别报同级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审批,同一市、县1个月内接受的督查检查考核分别不超过5项、3项;根据国家部署或省领导要求开展的及时报备;紧急突发事件督查检查事项,可边报批边开展。

11.改进方式方法。面向县及县以下的督查检查,原则上50%以上时间用于开展“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和随机抽查。督查检查、纪检监督、巡视巡察、综合考核等工作要进一步突出重点、精简指标、简化程序,不得简单机械以留痕作为衡量评判依据。

12.提高调研实效。出台重大政策、谋划重大项目,必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避免不接地气的“空头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加强计划统筹,避免到同一地区、同一单位对相同或相近主题开展多头重复调研。推行一线工作法,开展蹲点式、解剖麻雀式、“四不两直”式调研,多到困难矛盾集中、问题反弹回潮、群众意见多的地方,看原貌、摸实情、听真话,注重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见效。

五、坚持监督问责与激励担当并重

13.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把“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推进情况纳入纪检监督、巡视巡察、党委(党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督查督办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综合考核等工作衔接机制,做好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通报警示等工作。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曝光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使党员干部持续改进作风。

14.整合问题线索核办。归并民营企业直通车、脱贫攻坚巩固热线、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人民网“省长留言板”、省政府门户网“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多彩贵州网“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问题线索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统一办理,避免多头调度、重复办理。

15.强化突出问题问责。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文山会海、官僚作风、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查处问责力度。对部署工作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脱离实际,搞“一刀切”,随意拔高标准、层层加码,擅自设立“某长制”、开展“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创建示范活动的严肃问责。严禁说假话、报假账、造假数,对谎报瞒报、虚假整改、虚假化债、虚假招商等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聚焦顽固性问题,总结提炼源头防治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固化工作成效,严防反弹回潮。

16.激励担当作为。一体推进防错容错纠错,严格执行“三个区分开来”,严禁“泛化问责”,精准审慎实施谈话、函询和问责,规范实施问责的工作程序,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及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载体,广泛宣传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