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汇聚人才 服务民生舞台广 2022年05月07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王雨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贵州把人才资源放在发展的最优先位置,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在围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大力推进人才汇聚,着力在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引入、培育高层次人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起来,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是一名‘疾控战士’,疫情在哪里我就冲向哪里!”5月5日,黔东南州岑巩县初筛1例省外返黔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省疾控疫情处置专家的陶忠发,一接到通知,便第一时间奔赴疫情处置现场。

31岁的陶忠发是省疾控中心“老专家”中的年轻人,曾参与2017年贵州H7N9禽流感疫情、2019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炭疽疫情、2020年支援武汉、2021年支援厦门等疫情调查处置工作。

人尽其才,筑梦黔行。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余福勋,自进入省医工作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带队开展对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并出具分析报告;针对医院科研工作的短板,狠抓医院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并面向全省开放科研实验平台,入场研究人员由原来的五六人到目前的一百五十余人;推动贵州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发表SCI论文20余篇。

近年来,贵州通过连续举办人才博览会发出聚才用才的时代最强音,各路英雄豪杰、专家人才纷纷向“黔”行,陶忠发和余福勋就是引入的高层次人才并作出贡献的典型代表。

卫生健康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是关键。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实施‘黔医人才计划’,拓展‘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范围。”省卫健委大力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着力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上下功夫,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要切实提高我省医疗卫生人才供给和质量,提升医院疑难病症和危急重症诊治救治能力,促进全省卫生健康水平整体提升。”省卫健委党组书记杨慧说。

6年来,全省卫健系统培养了712名学科骨干和管理人才;培训高血压防治骨干1545人,覆盖全省乡镇与社区医疗机构;援黔医疗专家团的专家已达1401人(其中院士60人);“南山班”“协和班”累计招生156人;相关培训学员返岗后,为单位开展实用新技术和新疗法400余项,填补我省各级各类医疗技术空白280余项。

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培养5302名本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3.9人,是全国培养人数最多省份之一。与此同时,我省还持续加强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线上线下培训项目超5000余项,累计培训超168万人次。

在教育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放在重中之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近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贵州大学的宋宝安、池永贵、王锦荣和贵州医科大学的谭俊4名教育系统学者上榜;在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入选者和提名者中,逾半数来自教育系统……

科研人才是提升高校竞争力、影响力的核心力量,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贵州教育系统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服务发展成效明显,培育了一大批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

据统计,全省省管专家、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有一半以上集中在高校,省级科技进步奖高校获奖比例占一半以上。

这些高素质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进取、锐意创新,为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十年”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加快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贵州教育系统深入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营造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良好环境,全力推动全省教育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仅2021年,全省高校就引进(含柔性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37名、高端人才20名。

持续做好人才引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和促进省属高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启动部省共建“技能贵州”,建立产业链人才培养联盟,统筹推进和探索实施教师薪酬分配激励制度和评价管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教职工“员额制”、教师“坐班制”、校长职级制等改革,深入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三区教师支教专项计划”,选聘产业导师统筹推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随着一项项措施的接续推进,贵州教育系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作用突出的教育人才队伍正加速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