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帅
发展大数据产业,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核心。
近年来,贵州通过搭建一批大数据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出台系列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形成了科研、创新、创业,引才、育才、用才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积极探索“政+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贵州在新型工业化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中,推动人才培养引进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通过项目引才、平台聚才,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我省已初步形成从社会培训、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落实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服务等政策措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人才保障进一步强化。
5月5日,“五一”小长假结束后第一个工作日,距离上班时间还有20分钟,贵阳朗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旋峰已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是我来贵州之后养成的习惯,早一点来梳理一天的工作,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大数据企业的效益。”李旋峰说。
从2006年开始,李旋峰就在武汉从事与大数据行业相关的工作,拥有稳定的家庭和事业。2017年,39岁的李旋峰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
“那年春节后,公司让我到贵阳来工作。虽然工作性质没有太大变化,但新环境也意味着很多零的开始。”深思熟虑后,李旋峰毅然决定来到贵阳接受新挑战。
“在大数据发展上先行先试的贵州,其名气和产业生态也赢得行业交口称赞。”5年过去,李旋峰已深深爱上了贵州这块大数据的“热土”。
“当地政府对大数据发展的资源整合、对大数据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对‘筑巢引凤’的人才优待让我受益颇多。”把自己称为“新贵阳人”的李旋峰表示,将继续在这座城市扎根和深耕,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吸引更多大数据人才到贵州干事创业。
与李旋峰一样,就职于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郭亮亮也在2017年来到贵州。
“我是慕名而来。”生长在山西的郭亮亮告诉记者,在攻读硕士时,就常常听到同寝室的贵州舍友谈及贵州正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尤其重视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而进行的相关研发和应用,而这对喜欢技术研究的自己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随后,通过各种渠道关注贵州大数据发展的郭亮亮,因为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坚定了到贵州工作的决心。
“我很庆幸当初的选择。”无论是从人才公寓的申请上,还是个人待遇以及职称评定上,郭亮亮都深切感受到了贵州对于大数据人才的珍惜和爱护。立足所学专业和岗位实际,潜心参与贵州智慧水利方面的研究,郭亮亮如今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并在贵阳安了家。
近年来,作为大数据人才的主管部门,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切实落实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服务等政策措施,强化大数据战略行动人才保障,大数据领域成为人才“贵漂”“贵定”的主流,在一系列惜才、引才、用才、聚才、育才措施下,贵州大数据人才储备已初具规模。
数据显示,全省数字经济人才规模达到36.42万人。其中,全省数字产业化领域人才规模达到17.6万人,产业数字化领域人才规模达到18.82万人。这三项数据在“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了163.91%、152.15%、175.95%。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通过智库建设、招商引资、壮大产业、项目引才、平台聚才等方式,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从社会培训、中职高职到本科、研究生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数字经济人才结构。
同时,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通过建设27家省级大数据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出台43个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政策文件,形成了科研、创新、创业,引才、育才、用才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地、各层次数字经济引才聚才、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人才队伍开发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中。
此外,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还通过编制我省首个“十四五”数字经济人才发展规划,制定《贵州省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及《贵州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遴选20名数字经济重点人才和建立10家省级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科学谋划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载体,筑牢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