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陈颖
3月初,在习水县温水镇人民调解室,典足村村民穆仁祥向同村村民穆仕银支付100元林木补偿费后,双方在调解员见证下握手言和,这起因砍树引发并持续了30多年的纠纷得以化解。
“当时穆仕银的养父穆仁周将一株栽种在争议土地上的柏树砍倒后,我气不过,就将穆仕银林地里的一株杉树砍倒,双方矛盾就此产生,后来双方不断斗气,几乎动手。”穆仁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在邻里劝解下,两家人的矛盾没有深化,可也一直没有和解。
“其实前些年村里干部也帮我们调解过,但没有成功,因为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旧矛盾没化解,新矛盾又累积起来。”穆仁祥坦言。
为建立社会矛盾多元化解调处平台,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温水镇在两年多前建起人民调解室,由综治、纪委、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邀请退休干部、老党员等进驻,这让穆仁祥和穆仕银两家多年积累的矛盾有了化解的可能。
“你们先做好登记,我们明天一早先过来实地了解下具体情况。”在温水镇人民调解室,老党员穆伦富向前来预约调解纠纷的群众解释。翻开纠纷调解台账,穆伦富一一介绍。“这个是房屋产权纠纷、这个是婚恋纠纷、这个是劳务纠纷,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用调解方式来解决纠纷,我们的预约调解已经排到两天后了。”
穆伦富退休前在教育系统工作,退休后被聘请回来担任调解员。“近两年像穆仁祥和穆仕银这种经我们调解达成和解的历史遗留纠纷有1000多件。这些历史遗留的疑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和温水镇持续推进普法宣传、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是分不开的。”
温水镇位于习水县东部,辖区面积167.43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余人,与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交界,连接黔渝两地多个乡镇,是黔北地区东出重庆、西进川南的主要交通交汇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具有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集镇老旧房屋多的特点,社会治理问题也复杂多样。
为有效化解矛盾、提高干部群众法律意识,近年来,温水镇持续开展普法宣传,利用群众会、院坝会、送法下乡、巡回法庭等形式,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不断提高普法的实效性。该镇还陆续开展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送法进农村”主题活动,通过编制农村学法用法故事,培养农村法治宣传骨干、以点带面,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设立人民调解室后,温水镇组织调解员进行培训。培训中,选取基层组织反映较多的土地、婚姻家庭和邻里关系等常见矛盾纠纷为主要内容,通过典型案例详细讲解调解技巧和注意事项,再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析,以便调解员在遇到此类矛盾纠纷化解时有章可循。
此外,温水镇还围绕“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整合资源搭建接访、调解、化解一体化的镇级综治中心,将综治、公安、信访、司法、调解、禁毒等部门统一入驻办公;专门聘请退休教师、无职党员等组建联调专班,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中心统筹、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治理布局,建立并完善问题发现、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查考核的统一指挥协调机制,让矛盾纠纷在源头预防和诉前进行化解。目前,温水镇已基本实现矛盾纠纷件件有落实,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未来,该镇将发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