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去年2月,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启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明确指示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赋予我省“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新的重大使命,亲自为贵州发展擘画了新蓝图、明确了新方位。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作为最为根本、最为持久、最为强大的动力源泉,转化为贵州发展的战略思路、政策举措、工作抓手和实际效果,奋力开创贵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时和势在我一方、发展于我有利。今日中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必将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强大思想指引、磅礴奋进力量。当代贵州,发展势头正盛、发展劲头正足,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具备了新格局中的交通枢纽优势、新需求中的生态环境优势、新挑战中的战略安全优势、新理念中的特色产业优势、新征程中的政治生态优势。同时,我省外部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内部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把握大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以辩证思维、系统观念谋划发展,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改革发展中解决难题防范风险,在国家强起来和民族复兴进程中实现贵州新跨越、作出贵州新贡献。
今年初,国务院出台了新国发2号文件,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的项目化、具体化落实,给予贵州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支持力度大的政策支撑,为贵州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用好机遇,勇立时代潮头,担当使命任务,努力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的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全力建设“四区一高地”,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这一总体要求,一以贯之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发展了历届省委的工作思路,是对“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与时俱进的完善提升,彰显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特征。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是我省全部工作的主题。我们要牢牢把握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深刻内涵、根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实现从总量扩张为主向总量与质量协同提升转变、从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与消费出口协同拉动转变、从政府主导为主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作用转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都要高质量,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都要高质量;要全过程聚焦高质量,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都要高质量,目标导向追求高质量、问题导向围绕高质量、结果导向体现高质量;要全要素服务高质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政策举措、考核检查等都要适应高质量,劳动力、资本、土地、人才、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配置都要服务高质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主战略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是着眼全国大局赋予贵州的重大使命,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主目标。总书记要求我省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是针对贵州实际指明的方法路径,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只要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四化”的突破支撑“四新”的实现,贵州就一定能够打造竞争新优势、打开发展新局面。
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定位是“四区一高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省的全新战略定位。要着力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路径。要着力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要着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要着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中国建设探索经验。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全省上下一定要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努力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奋力建成“四区一高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平均水平;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突破2.8万亿元、力争达到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企业数量、数字经济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实现倍增。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二是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阶。保持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岁左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人民群众过上更便利、更舒适、更健康、更愉悦的高品质生活。
三是生态环境再上新台阶。优良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提升,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为完善,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绿色经济占比达到50%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四是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铸魂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全社会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是治理效能再上新台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平安的省份之一、全国法治环境最优的省份之一。
六是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管党治党水平显著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取得更大成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发展。
面向多彩贵州的美好未来,既要胸怀梦想,又要脚踏实地。只要我们使出“闯”的干劲、拿出“抢”的状态、保持“干”的激情、展现“新”的面貌,齐心协力干、加油好好干,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全省上下要有这个信心,更应该有这个志气!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一)坚定不移推动“四化”,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兴则贵州兴、产业强则贵州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坚持调整结构与转变方式并举、转型升级与动能转换并举、增量扩面与提质增效并举,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推动十大工业产业加快发展,确保实现工业倍增目标。酒、烟、煤、电等传统优势产业要率先提质转型,实现内涵式集约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和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磷、铝、锰等资源型产业要向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数字经济要壮大规模引领转型,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培育壮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抓紧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大力建设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努力在绿色数据中心、算力网络枢纽、数字政府建设、数据流通交易等方面走在前列,数字经济占比达到50%左右。新兴产业要抢抓机遇培育壮大,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建设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提升高端装备、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健康医药等产业竞争力。全力争取更多央企、500强企业、东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到我省投资布局,加快建设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产业备份基地。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产业协作,打造产业集群,构建成龙配套的产业生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奋力推进城镇大提升。城镇化是我省最大的内需潜力,必须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做强中心、带动周边、辐射乡村,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优化城镇布局,积极顺应区域交通格局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培育发展黔中城市群,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做强贵阳—贵安—安顺和遵义两个都市圈,做强市州中心城市,探索发展黔边城市带,发展一批区域性支点城市和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做强城镇经济,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加快在都市圈中心地区集聚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研发中心、商务会展等,加快发展城镇工业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创新经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城镇品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棚户区、城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以及城市管网改造,大力提升城镇居住品质、基础设施品质、基本公共服务品质和生态环境品质,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
奋力推进农业大发展。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决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任务,提升粮食储备保障能力,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树立大食物观,持续壮大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建设“一县一业”示范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升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出省重要枢纽农产品集散中心,加快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全力推动“黔货出山”,持续打响“贵州绿色农产品·吃出健康好味道”品牌。
奋力推进旅游大提质。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以智慧旅游为支撑,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大力推动旅游产品提质,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和高品质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快培育一批优强市场主体,盘活提升一批闲置低效项目,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增加境外、省外和过夜游客数量。大力推动旅游品牌提质,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不断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持续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力推动旅游服务提质,全面提升旅游设施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标准化水平,强力维护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
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也是“四化”的有力支撑。要深入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支持金融业发展,引导和助推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深入推进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毕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商贸、家政物业、养老托育等服务业,提升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贵州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升省内需求对全省供给体系的牵引力。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切实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坚决遏制无效低效投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要努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同志们,“四化”联动、“四轮”驱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列车必将动力十足、行稳致远!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活创新汇聚人才,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以战略思维、前瞻眼光谋划改革开放创新和人才工作,最大限度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全力推进综合改革。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不断推出重大改革举措,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调剂机制,推进产业用地、矿产资源、电价、水价、数据要素等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效率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深化农村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建立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持续深化“三变”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升级“一云一网一平台”,做优“贵人服务”品牌,完善服务民营企业直通车机制,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机制,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企业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要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弘扬企业家精神,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教育家一样尊重实业家,让企业在贵州办事一路绿灯、事业一路红火,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全力推进内外开放。统筹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政策“软对接”,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大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持续加强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载体功能,持续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等重大开放活动办成汇聚开放资源、展示开放形象、提升开放实效的大舞台。大力提升产业招商实效,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深化“东部总部+贵州基地”“东部研发+贵州制造”“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等合作模式,引进更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外贸实体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优强企业。大力提升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水平,积极主动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扩大机电产品、绿色低碳化工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出口。大力提升开放通道优势,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成贵阳至南宁高铁,加快推进重庆至贵阳等高铁项目,加快兰海、沪昆等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和贵阳外环高速等项目建设,打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道,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北部湾等地区的联系,扩大与东南亚、中亚、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要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贵州扩大开放合作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和优化粤黔之间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完成贵广铁路提质改造工程,建设贵阳至广州港、深圳港等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全力推动粤黔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深化与香港、澳门的务实合作。
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紧盯“四新”“四化”重点领域,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财物联合攻关,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批急需技术,加速转化应用一批科技成果。整合资源做强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在数字技术、空天科技、节能降碳、绿色农药等优势前沿领域培育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巩固扩大在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优化提升省级重点实验室质量。加快推动贵州科学城、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联动发展。用好“科技入黔”政策,大力推动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科技项目、科研院所入黔,进一步提升贵州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生态壮大创新主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开放式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扶持计划,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研究所,大力发展跨学科、公司制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创新主体增量提质。
全力推进人才汇聚。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以超常规举措推进人才“四大工程”,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要真金白银投入打造人才“强磁场”,深入实施产业重点人才和团队引进“123”计划,持续开展“贵州杰出人才奖”评选和“贵州人才日”活动,加大对贡献突出人才表彰奖励宣传力度,让重视人才、尊崇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氛围更加浓厚。要真刀真枪破解人才政策“中梗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向用人主体授权。用好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平台,通过“揭榜挂帅”“离岸孵化”“以才引才”等途径,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做大人才总量。要真心实意创优人才环境“生态圈”,完善人才薪酬待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保障措施,积极主动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一流人才获得一流待遇,让贵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同志们,贵州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改革推动力、开放带动力、创新驱动力、人才支撑力,必须拿出前所未有的力度,奏响贵州大刀阔斧改革、大气磅礴开放、大张旗鼓创新、大江南北聚才的时代最强音!
(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变化,尽力量力、用心用情,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坚决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硬任务。这是头号民生工程,必须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对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农户的监测帮扶,及时精准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动态清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持续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深度对接,巩固深化与东部省市结对帮扶、澳门对口帮扶成果,与广东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把工作任务转向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把工作举措转向促进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持续开展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要发展乡村产业“壮体”,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各具优势的乡村产业,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要推进乡村建设“塑形”,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快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加强乡村治理“铸魂”,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快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引导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留住浓浓乡愁。
抓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牛鼻子”。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以增加收入为引领,带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积极拓展增收渠道,以促进农民增收、帮扶低收入群体为重点,构建结构合理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多渠道增收新格局。创造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大力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做强“贵州技工”“贵州工匠”“黔灵家政”“贵州绣娘”等职业技能服务品牌,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供需更匹配、就业结构更优化。
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投入更多精力、财力,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民、兜住底线、均等享有。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做强做大做特高等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希望工程升级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全面推进健康贵州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市级医院提质扩能和县级医院提质达标,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继续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着眼整体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困难群众,加强对残疾人、困难老人、孤儿、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
夯实城乡基础设施支撑。持续深入推进“六网会战”,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下大力气在水利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规划建设贵州大水网,大力开展“百库大会战”,从根本上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把交通建设与推进“四化”有机结合,深入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围绕更好畅通经济循环建成一批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提升公路等级和服务水平,提高铁路、水运运输能力,提高民航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强化交通枢纽节点建设,构建立体联网、内外联通、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加快城市配电网改造,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升级,全面实现县县通天然气。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物联网示范应用,实现“千兆乡村、万兆楼宇”光纤覆盖,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
同志们,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把老百姓当亲人、把老百姓的事当家事,真正一切为人民打算,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
更高站位推进降碳。正确认识和把握“双碳”目标,把绿色低碳作为鲜明导向,科学有序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把绿色化贯穿“四新”“四化”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坚持“碳减排”与“碳增汇”并举,用好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固碳能力。推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
更大力度实施减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深化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乌江、赤水河流域污染整治,实现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大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施磷、锰等污染专项治理,推进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实现县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覆盖,基本实现垃圾“零填埋”。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制度。
更实举措扩绿提质。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推动创建梵净山、大苗山国家公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让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休养生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矿山资源集中开发区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实施生态恢复。深入开展城乡绿化美化,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
更深层次先行试验。全面推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成果,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建设,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实施经济发展与生态产品总值“双考核”,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探索与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建立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优化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
同志们,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要始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永远守护好贵州这一方净土!
(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高质量发展需要民主凝心聚力、法治保驾护航。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大限度汇聚热爱贵州、建设贵州、奉献贵州的磅礴力量。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筹推进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着力提升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和自身建设水平,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推动政协委员履职尽责。
建设更高水平法治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坚持法治贵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着力维护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积极推进民法典实施,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