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正是一年春好处,黔贵大地春耕忙。
自今年2月以来,伴随着一场场春夜喜雨和花开花谢,贵州干部群众齐抓粮油生产的春耕春播图景全面展开。在高海拔的威宁自治县等西部区域,玉米大豆套种的旱地农业火热进行,一处处“高原台地”铺上白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在低海拔地带的一处处平坦坝区,一边是油菜开花结籽,一边是农民忙着机械化育秧……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的粮油生产,预约着夏秋季节的大地丰收。
2022年,我省计划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4156.4万亩。不负好春光,我省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抢农时、抓田管,保面积、保产量,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目前,全省玉米和大豆播种、水稻育秧任务已基本完成。
齐抓共管,凝聚合力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今年2月,全省粮食安全暨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召开,通过现场观摩今年粮食生产主推品种和技术模式,细化部署任务举措,打牢粮食丰收基础。3月,全省扩种大豆油料暨春耕生产工作调度推进会,再次对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情况进行调度落实。
千方百计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确保满栽满插。今年,我省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领办示范机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分解下达粮食生产任务,以县为单位制定粮食生产方案,逐级建立粮食生产台账,把任务分解到地区、季节和品种,把面积和关键技术落实到乡村、到田间地块。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入春耕以来,各级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开设“露天课堂”,现场传农技、破难题,掀起了春季农业生产的热潮。
“大家要记得,首先底土要选择疏松肥沃的表层土壤或者新黄泥土,土壤需要20%育秧基质与1%旱育保姆进行混合。”近日,兴义市万峰林街道乐立村水稻超高产示范基地里,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陈志兴为农户介绍钵苗插秧机操作要领。另一边,省农推总站高级农艺师曾涛正讲解杂交稻单本密植毯苗机插育苗技术步骤。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我们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实行评先选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三优先’,激发农技人员创业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集智说。
4月19日,我省正式启动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主要围绕全省实施的“四个100万亩”高产领办示范责任项目、1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和347.6万亩大豆种植任务,以及蔬菜、茶叶、生猪、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组织相关农技人员扎实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截至目前,省级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已聚集了345位农技专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收”
坝区保主粮、山区扩优势、豆薯进林间……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基层干部群众不断探索实践,在提高粮食单产、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上下功夫,让土地资源“用起来”“活起来”。
轮作模式让土地不再闲置——
当下,清镇市红枫湖镇一片片油菜结荚长籽,日渐成熟。再过不久,随着油菜籽收割完成,这里将变成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实施‘稻油轮作’,有效地利用了冬闲田土,保障了粮食、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良性循环。”该镇农业中心负责人涂勇介绍。
据测算,清镇市今年共实施的2万亩“稻油轮作”项目,可年产10400吨优质水稻、2400吨优质油菜籽。
套种模式解决“争地”难题——
罗甸县沫阳镇沫阳村火龙果示范基地,利用火龙果行距宽、树冠小等特点,探索“果园双季套种大豆+绿肥”栽培模式。同时,集成水肥一体化、绿肥培肥压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实现大豆扩种1100亩,预计产量35万公斤。
复合种植提高单产水平——
在习水县三岔河镇大坝河村的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着整地,除草、松土……今年该村打破常规种植方式,开始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坝河村村民何明贵说:“以前我们都是单独种,今年新的种植模式,预计能让每亩地增产玉米5%到10%,大豆能产90公斤。”
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以合理密植为核心,组装推广一批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形成可复制的单产提升模式。今年,我省全力实施粮油单产提升工程,力争粮食、油菜籽平均单产分别比上年提升2%以上、3%以上。
农机推广,精耕细作
现代农业筑稳粮食生产“压舱石”
连日来,在岑巩县凯本镇凯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推土机来回穿梭,整齐的现代化田块呈现在眼前。“小田变大田,节水又节肥,还可以通农机。”凯阳村支部书记杨秀武高兴地说。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建高标准农田2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有一定要求。
通过项目带动、示范引领,重点推广抗性好、耐密型、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杂交良种,目前我省已备的“两杂”良种完全满足生产需要。
良田为基,良种播下,良机跟上,良技用上。我省以水稻全程机械化为重点,示范推广无纺布集中育秧、机插、机收等关键技术措施,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近日,在剑河县太拥镇寨甩村,坝田的田垦修砌起一条宽敞的水泥机耕道。该镇党委书记杨昊介绍,太拥镇今年将引进钵体育苗插秧机、抛秧机、水稻割晒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一系列机械化设备。
另一边,毕节市七星关区大银镇的村民张道友创新改装农机,在微耕机上加装了起垄设备,用两块钢板和几根钢条焊接成起垄辅助器,挂在起垄设备后边。“这样一来,能同步将松软的泥土再次往新起的垄上添补,整理出来的土垄均匀,可直接覆膜。”张道友说。
如今,像张道友一样会使用现代农机具、有创新点子的农民越来越多。精耕细作,发挥着农民主体作用,农民种粮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贵州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要提升至55%以上。目前,我省正在制定山地农业机械化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将致力于提升机械化应用水平,培育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