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韦倩)“我们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基本构建起‘六大平台带动六个一批’的人才工作体系。”近日,在2022年贵州省“人才日”活动暨第十届贵州人才博览会“人才面对面”活动上,谈及“十四五”时期谋划部署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措施时,贵州磷化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郭丹说。
贵州磷化集团的“六大平台带动六个一批”具体内容为:
构建合作平台,招聘引进一批。根据产业布局规划,制定阶段性引才计划和高层次人才“一人一策”薪酬制度,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订单式培养+点对点引进+公开招聘”引进人才234名。
聚焦产业平台,择优选拔一批。聚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人才需求,深入向内挖潜,选拔5名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对口专业领域152名“精兵强将”组建工作团队,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依托研发平台,柔性使用一批。充分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聚才、用才,集团国家重点实验室采取“内部智库+外部智囊”模式,已聚集专业技术人才116名。同步加大研发投入强度促进人才聚集,2022年科研经费投入预算同比增长32%,创集团成立以来的新高。
围绕项目平台,实践锻炼一批。每年选派不少于30人到市场开拓、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一线实践锻炼,并对特别优秀的开设破格提拔重用通道。
创新学习平台,培养储备一批。打造“劳模工作室+技能创新工作室+企业大学”三位一体学习平台,实行“师带徒+双师制”梯次培养人才,形成老中青有效接续的专业人才梯队培养模式。
拓展交流平台,挂职提升一批。强化与中央企业、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党政机关沟通对接,每年至少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丰富阅历、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贵州如何推动工业产业人才引进培养?郭丹提出建议:“做好‘人才总量文章’。完善引才政策、搭建育才平台、创新用才机制、营造留才环境、涵养重才文化,增强聚才吸引力,逐步扩大人才总量,打造人才高地;做好‘平台搭建文章’。下大力气打通产学研协同机制和校企联动机制,比如,贵州磷化集团与贵州省教育厅开展战略合作,依托贵州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订单班’培养计划,‘十四五’期间为公司定向输送化工类等专业人才1000名;做好‘成果转化文章’。比如以贵州磷化集团作为载体,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围绕重大项目推行‘揭榜挂帅’制度,并匹配成果转化分享机制,把行业领域尖端人才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