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平
在项目上只要一提到有什么技术难题,大家首先会想到上进心强、善于钻研、勇克难关的青年技术总工杜学平。
笔者见到他时,他正用对讲机现场指挥施工。身为技术总工的他,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在施工工地现场,每个角落都有他的身影。除了监督施工质量,他的心里还琢磨着一件事:怎样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望着每天都在往返的电梯井,杜学平深知电梯井道内出现高处坠落事故的几率有多大。“常用的井型井道防护架不仅成本高而且安全无法保障,怎样降低成本又能降低安全事故?”杜学平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有一天,在三面都是剪力墙板的井道角落里,他发现了一堆废旧的角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里的剪力墙正好可以用于支撑固定一个梯子,如果在这里做一个坚实可移动的钢管楼梯,跟电梯井道内搭设的一般钢管防护架相比,不仅能节省材料、人工等费用,而且各类住宅类建筑物电梯井大小尺寸大体相同,还可以重复使用。”
突然闪现的灵感给了杜学平很大的动力,他迅速回到办公室开始画图纸。随后又带着图纸来到现场,和工人用那堆废旧钢材做了一个简易的架子。“拿来一试果然实用。”杜学平很激动。为了保障自制三角形操作平台的稳固性和实用性,他又反复改进,在投入使用之后,实现了该项目工期缩短28天,项目成本节约300万元的优良工作成效。既节约了资源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障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可谓一举三得。
这是杜学平第一次做这样的技术创新尝试。此后,杜学平一发不可收,现场跑得更勤了,对施工中的与质量安全有关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反复梳理,一边请教有经验的前辈,一边自己搜集资料,不断摸索。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3年时间里,他组织参与了两项科研,两个QC课获奖,多次申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取得了突破性科技成果,并陆续在贵州水力发电论文集发表学术论文,主导研发公司级工法的多项成果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奖,为推动水电九局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智慧力量。
在杜学平看来,创新工作就是将劳动智慧凝聚起来,多干、多动脑子,以求真务实和深入钻研的工作态度才能打造出精品项目。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从劳动中获得智慧,在劳动中为企业奉献并收获快乐,这是他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