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贵州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的员工在寻找水源。 (中铁贵州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王世海
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一片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贫瘠荒芜、石漠化严重,中铁贵州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全体员工争当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的“排头兵”,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历经10年耕耘,将石漠荒山建设成一座功能齐全、绿色生态、环境优美、产业聚集、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城镇。
中铁国际生态城项目建设之初,打通供水瓶颈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中铁贵州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翻山越岭,踏遍项目及周边的每一片土地,终于找到了适合项目持续发展的水源——龙潭河。如何将16公里外的水源引到项目驻地?通过科学论证,该部门决定在水源和项目之间建立泵站。管道建成后,寒冬腊月里,工程管理部团队以超声波技术测试了每一寸管道焊缝,用仪表检查每一处阀门的排压动作……“放水运行!”经过三天三夜的检测,工程管理部下令开闸。
如今,中铁国际生态城区域内已建成2座污水处理厂和6座污水提升泵站,日污水处理量超2000吨。建成了上百公里小区污水管网和50余公里市政主管道,实现了城区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人工湖、蓄水池、泵站、管网、湿地公园等设施和设备投入已超过上亿元资金,以山为笔、以水为墨绘就了一幅生态文明的壮美画卷。
项目建设之初,工程管理部负责园林景观规划管理工作,软景硬景的匹配、耐旱耐寒植物的选择、四季演变的色彩、地貌高低落差,都需要该部门细致谋划。项目建设至今,完成人工林草植被种植超100万平方米,累计植树种苗超1000万株,恢复植被面积超5000亩,区域内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完美改善,风光旖旎,鸟语花香,处处呈现出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中铁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悬崖峭壁上,有一条玻璃栈道依山而建,蜿蜒盘旋,远远望去,如飞龙出山,气势恢宏。站在上面极目远眺,仿佛漫步云端,峡谷秀丽风景和小镇古色风韵尽收眼底。
玻璃栈道修建之初,工程管理部把抓安全保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原材料的选择、施工工序的卡控、工程竣工验收都始终坚持“细、密、严、实”的原则。
如今,中铁双龙镇景区已成为全省100个旅游景区项目之一,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是贵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项目。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中铁贵州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在乡村振兴、生态修复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上争当永远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