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才短缺!”回顾这些年,播州区龙坪镇上水村党支部书记蒲廷伟认为“人”是目前农村发展最核心的问题,而很多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的问题。“哪个村的干部队伍有优秀的年轻人,哪个村的发展就会明显更好。”蒲廷伟说。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中没有年轻人才,村干部队伍还面临着难以接续的问题。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播州区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重点,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形式,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实施过程中,整个选拔流程格外严格。
据播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个人自荐、组织举荐、民主推荐,学校考察、村级协察、乡镇审察,组织部门审定,村级公示”的选拔程序,从职校生、在职村干部、致富能手等群体中择优遴选学员,并有针对地举办3个月、1年制和2年制的短、中、长期培训班,形成梯次培养体系。目前,全区在职校培养村级后备人才956名。
选好对象,如何培养至关重要。
据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党委副书记杨金介绍,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播州区在区职校组建“遵义市播州区团校”“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中心”,建立组织系统、区直单位、乡镇党委、村支两委和职校团校“5+1”帮带培育机制,构建“政府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后备干部培养体系。目前共成立校内博士工作站1个,校企合作平台3个,乡村振兴人才交流中心1个,校外教学实训基地19个。
在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电商班,一场直播带货课程正在进行,主播、副播、选品、盘点、发货……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钟兆鑫是2020年秋季电商班学生,是播州区致力培养的带货主播,后备干部长期班的一员,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有乡村振兴课程,包括政治素养等理论课、综合素质课等。“希望通过学到的知识,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钟兆鑫说。
17岁的皮天财是铁厂镇河西村人,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2020届现代农艺班学生,也是后备干部长期班的一员,主要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擅长种植花卉、苗木。
“以后打算回村里上班,当村里的带头人,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村里的发展上,带领老乡一起致富。”皮天财说。
播州区坚持边学边悟,学用结合的原则,设置思想政治、乡村振兴、综合素质等41门主体课程,用好工业园区、农业坝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实践基地,采取“理论+基地+实践+测试”模式,提升培训质量。采取后续储备一批、换届使用一批和引导创业一批的方式,推荐168名后备干部到合作社、园区锻炼,支持104名后备干部创办小微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
最近,在播州区芶江镇吉心村,村民正忙着种植玄参,田间地头里满是忙碌的身影。
“今年我们村计划种植玄参1100亩,茯苓、黄精、金银花、菊花1100亩,都是订单收购,不愁卖。”吉心村党支部书记李良均说。
吉心村曾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山多地少,土地分散,可规模利用的土地更是有限。
“以前,有撂荒的,有种树的,有种口粮的。”尽管我们村在2019年底顺利脱贫,但没有像样的产业。
李良均是播州区乡村振兴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去年村支两委换届,李良均成为吉心村党支部书记。
去年,吉心村种了700多亩中药材,李良均先作试点,所学派上了用场。“不能埋着头种,得讲科学,根据土地酸碱性、水分等,有针对性地选品种。”
从种到收,各个环节离不开人,带动了村里的劳动力就业。“长期务工的村民有100多人,务工费一天100元,加上年底还有分红,村民们主动多了。”李良均介绍,下一步,吉心村将利用毗邻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和乡村民宿,助推该村农旅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播州区通过村务员改革,有288名村级后备人才通过“考试+考察+考核”方式进入村务员队伍,其中,234名通过换届选举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着力构建“村级后备人才—村务员—村(社区)‘两委’班子—村级组织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链条。
村道蜿蜒、屋舍俨然、产业连片……近日,走进播州区马蹄镇军河村,处处洋溢着乡村的悠然自得。马蹄镇军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龙正在走家串户,宣传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惠民政策。
“既然决定回到家乡,就要脚踏实地多为村里做点实事!”今年31岁的李龙是一名退伍军人,说话铿锵有力,办起事来更是雷厉风行,群众很喜欢和他打交道。
作为播州区培养的村级后备人才,2021年7月,李龙通过层层考核,正式成为一名村务员,2021年11月当选为军河村党总支部副书记。
“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继续办好村里的产业,增强自身本领,更好服务群众。”李龙说。
罗长艳也是播州区“双培养”工程成长起来的后备人才。2020年10月,在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旅游服务专业的罗长艳,通过见习方式到新华社区任工作员,协助主任处理村级事务。
去年,通过招考,罗长艳正式成为一名村务员,如今,她已是新华社区居委委员。
“这小姑娘真的不错,学习能力强,角色转变快,不怕吃苦。到村工作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大部分工作都已经上手。”说起罗长艳,村里的同事纷纷赞不绝口。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播州区通过选拔、培养、使用等途径,全力推进“双培养”工程,通过健全机制,建好“人才库”,发挥人才队伍的干事激情、创业热情,搭建起农村地区大有可为的发展舞台,让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