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林峰苍翠。
在播州区鸭溪镇金钟村,党总支书记谭喜作正带领村民翻犁土地,为蔬菜播种做好准备。
10年前,谭喜作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金钟村,担任村干部。
金钟村是典型的农业村,要想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还得从产业上下功夫。2017年,谭喜作带领村干部到金沙县考察,看见金沙的蔬菜产业发展红火,每亩地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大家坚定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决心。
在谭喜作的带领下,金钟村开始实施“菊花+蔬菜”的种植模式,大获成功。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全村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了以菊花、蔬菜为主导的种植架构。金钟村还探索“返租倒包”模式与三季轮作模式,实现“一地生四金”(租土地获“租金”,劳务获“薪金”,入股分“股金”,收益获“红金”),土地亩产值由原来的7000余元上升到现在的3万余元。
“不能埋着头种,得讲科学,根据土地酸碱性、水分等,有针对性地选品种。”
谭喜作成为遵义市级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后,在学习中逐渐摸清方向。“这两年,多次参加集中培训和外出学习,可算长见识,开眼界!”
为培养更多像谭喜作这样的乡村带头人,播州区整合区直单位、党校、党性教育基地等资源,探索实施“进党校锤炼党性、进机关提升业务、进企业增强本领、进农家联系群众”“四进帮带”机制,采取“集中授课+分散自学+实地考察+领题思考+交流讨论+学习测试”的方式,不断提升村级领军人才综合素质。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河南、息烽、湄潭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班4期,举办乡村振兴主题沙龙及座谈会9次。
前不久,在播州区茅栗镇金山村村委会,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播州区委书记陈松走访了联系帮带的市级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金山村党支部书记何涛,与他亲切交谈,了解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并认真听取该村发展情况汇报。
为更好发挥“传帮带”作用,播州区制定“区级领导+区委组织部科级干部+区直部门主要领导+镇乡党委书记”的“1+1+N+1”帮带机制,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带,帮助领军人才理思路、明方向、谋举措。
播州区委书记至少半年、区委组织部长至少每季度与培养对象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区委组织部科级干部了解培养对象存在的困难、疑惑、需求,每2月至少开展1次帮带联系工作;区直部门从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等方面,及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乡镇(街道)按照“理思路、压担子、教方法、重培养”要求,加强跟踪管理,在具体工作一线进行指导。
为进一步健全培养机制,播州区探索制定提高经济待遇、政治保障等激励措施,畅通人才成长路径,充分调动积极性。
按照“政治上关心、待遇有保障、工作上关注”的工作思路,播州区依托村务员改革契机,22名村级组织领军人才进入村务员队伍,建立3岗22级村务员薪酬等级序列制度,6名村级组织领军人才享受6级及以上薪酬等级(副科级经济待遇)。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鼓励培养对象按照规定程序进入乡镇领导班子,4名村级组织领军人才提拔到副科级岗位。
此外,播州区按照“能进能出、动态调整”原则,通过跟踪管理,完善考核等举措,持续健全培养机制。
“我们采用半年考核、年终考核和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还会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达到跟踪管理的效果。”
播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完善“一人一档”学员培养档案,建立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采取群众测评、“两委”互评、乡镇点评、组织考评“四评”方式进行全面考核评议,对学习态度不端正、发展潜力不大、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培养对象数量充足,质量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