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8

起航新生活 安居又乐业 2022年04月27日

锦屏县潘寨大公田易地扶贫安置小区扶贫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 杨仁生 摄

一步搬进城,起航新生活。从天柱县高酿镇圭大村搬迁进城的曾翠婷自己都没想到,新生活如此有滋有味。

“每天忙忙碌碌带着队员到处揽活干,过得很充实。”两年前,曾翠婷当上了天柱县联山街道职业农民劳务队队长,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领头人。

安居又乐业,曾翠婷的幸福生活图景,是黔东南30.81万搬迁群众起航新生活的生动缩影。

住上新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黔东南聚焦抓就业培训、扩就业渠道“两个重点”稳就业,盘活三大资源促增收,让搬迁群众吃下定心丸。

在抓就业培训方面,黔东南在安置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79个,实现了全覆盖。以户为单位,全面开展“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并加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力度。通过培训,全州有劳动力家庭户就业落实率100%,劳动力就业落实率91%,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在扩就业渠道方面,黔东南通过大力发展十大工业产业、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创造了一大批就业岗位。建立了搬迁群众就业联络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服务搬迁群众就业,积极引导搬迁能人带头组建劳务公司,打造了“移民的哥、移民建筑、移民家政、移民陪护、移民保安、移民搬家、移民导游、移民绣娘”八大劳务品牌。目前有6.48万搬迁群众在州内产业园区、林下基地、农业坝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对有意向外出就业的搬迁群众,加强劳务输出对接,积极组织搬迁群众到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就业。此外,还积极整合开发保洁员、楼管员、信息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

与此同时,黔东南积极盘活“三大资源”,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

抓好优质资产变现。黔东南结合实际“一区一策”制定门店出租方案,全州73个集中安置区有商铺面积67万平方米,目前已租赁了72%,租金年收益达2400万元,带动搬迁群众发展商贸就业1536人。

盘活闲置资产。黔东南对安置区闲置商铺和地下停车场进行优化提升,转变用途,提升效益。如从江县盘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地下停车场、社区门面等闲置资源打造食用菌“社区工厂”模式,积极构建“公司+合作社+安置区农户”组织方式,就近吸纳搬迁群众务工。

激活人力资源。针对安置区留守妇女较多的情况,黔东南大力发展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在安置区建设190多家刺绣、制衣、电子元件等扶贫车间,解决500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问题,月平均工资达2000元以上。同时,黔东南还在有条件的安置区周边建立了115个食用菌、蔬菜、蓝莓、油茶等扶贫基地,让3600余人实现了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