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1

循环农业走前列 2022年04月27日

金兰镇金兰社区白茶种植基地里采摘的茶叶。 翟培声 摄

这几天,黔西市大关镇七里村的蚯蚓又开始产出了。

村委会办公室旁,一垄垄覆着黑色地膜的土地格外显眼,黑色的地膜下,是村合作社探索养殖的蚯蚓。掀开地膜,翻开土块,一条条蚯蚓蠕动着。村干部组织工人进地收取。

“市场价每斤6元到8元,每亩地一茬能产100斤左右,收成后由订单企业进行回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七里村驻村干部龙权介绍,蚯蚓苗投入一次能连续产出三年,平均不到20天便可收一次。目前,七里村蚯蚓养殖面积已达210余亩,投入资金300余万元,

七里村养殖蚯蚓,还得从养牛说起。脱贫攻坚期间,七里村在种植养殖产业上不断探索,通过发展优质牧草和青贮玉米种植,发展起规模肉牛养殖,每年养殖安格斯肉牛100余头,走出了一条依靠种草发展肉牛养殖的道路。

肉牛出栏带来了很高的收益,但大量牛粪也带来了问题。“每天要产生5吨左右牛粪,处理起来相当棘手。”龙权说,牛粪的臭味及污水的排放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了解到蚯蚓养殖需要大量牛粪,村合作社便流转12亩土地,尝试养殖蚯蚓。“通过试验,养殖一亩地的蚯蚓,算下来一年要70吨牛粪,这对村里解决牛粪处理难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龙权说,养殖过蚯蚓的牛粪,还能作为有机肥用到牧草种植中。

种草养牛、牛粪养蚯蚓、养蚯蚓的粪变成了有机肥又用于牧草种植,一条闭环的产业链便在七里村建立起来。“目前,粤黔工作队毕节工作组黔西小组为我们协调了100万元资金,帮助我们发展肉牛和蚯蚓养殖,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把隔壁村养牛场的牛粪也买来再利用,促进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龙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