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光圭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支持贵州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实施“科技入黔”,支持贵州吸引行业领军人才,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等,从而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唯一入选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主动作为、积极有为,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贵州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夯实科技创新平台条件
建好建强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下好大数据科学技术及应用“先手棋”。为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大数据领域首个也是当前唯一的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将积极推动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动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更好地服务支撑国家大数据战略和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
推动建设绿色农药与山地农业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绿色农药“单项冠军”。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贵州省最早建立的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将持续推动该实验室提质升级,努力建成绿色农药与山地农业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瞄准绿色农药创新的国际前沿,持续开展绿色农药创制与作用机制、植物调控化学与生物学、山地高效特色作物健康与绿色发展、智慧植保与大数据等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做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引领全球绿色农药创新发展。
申报建设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根据《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整合学校文科科研资源,力争建成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开展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习俗、服饰等研究和口述展播,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建设相关智慧数据库,加强贵州独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利用国家级科研平台,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充分依托高效低风险农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绿色植保技术国际高端论坛等高端平台开展国际交流与科技合作,汇聚高水平人才。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做优做强一流学科和传统优势学科,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加快提高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和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优势特色学科群的建设水平,引领带动学校整体学科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培养造就更多基础学科人才、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紧缺人才。改进科研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培育原创性重大成果。研究探索成立交叉科学研究院,遴选跨领域的战略科学家组成快速决策小组,对非共识和颠覆性项目进行遴选评议和快速决策,支持教师开展“颠覆性、非共识、高风险”为特征的“从0到1”的基础科学研究,在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绿色农药创制、化学催化等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提高科研成果的显示度,扩大相关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营造潜心研究的学术氛围。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加强以教育评价改革为主抓手的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深化科研评价改革,推进分类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对基础性、创新性科研活动,以提高学术质量,突出学术贡献为导向,激励产出高质量成果。加强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评价风气和潜心学术的科研环境。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一批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协同创新中心,服务支撑贵州现代产业体系。围绕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西南地区药用生物资源、先进装备制造及服务、磷氟资源高效利用、山地人居与绿色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努力建成契合贵州产业特征、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行业企业服务基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围绕贵州产业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主动融入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同步发展以及“强省会”行动,面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十大工业产业的科技需求,在数字经济、清洁能源、高端制造、磷氟精细化工、山地农业等领域研发一批产业化成果,切实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强高端智库建设,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资政服务。围绕贵州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紧密对接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的重大问题,统筹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长征文化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中国文化书院等研究平台资源,开展中国共产党人“心学”、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生态文明、基层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等研究和阐释。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