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家华
《国际清洁能源发展报告》调查显示,不同能源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和不同能源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对资源消耗的影响,水电都大大低于火电和新能源。可见,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优化能源战略布局、稳定能源供给确保安全等多种统筹的综合效应,是理想的能源替代路径。
贵州水能资源丰富,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小水电的发源地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州加大农村水电建设,小水电数目快速增加,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的用电问题,推动了农村电气化的初步实现,也增加了农村就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可以说,小水电为解决贵州省无电缺电地区人口用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生态影响的日益关注以及缺少具有经济吸引力的可用选址,小水电的发展已经放缓,同时严控新建商业开发的小水电项目。为此有不少人认为,小水电已经发挥了余光余热,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显然,这是误解。我们不仅时刻关注小水电可能存在的问题,还要注重其现实意义。贵州省小水电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开发潜力很大,新发展格局下,尤其是当前,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挑战下,我们需理性分析和客观看待小水电发展,防范并纠正对小水电的偏见,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其实现新担当、新作为、新贡献。
正名纠偏,理性认知,科学引导。小水电不是破坏生态环境、肆意引水发电、缺乏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代名词,只要认证规划得当,规范管理运行,小水电就是绿色的、生态的、零碳的。要防止一刀切、不作为等行径,积极实施“一站一策”措施,充分调研评估小水电站发展现状,明确整改类型,精准施策,尽可能实现多方共赢。在当前能源结构下,应在小水电资源较为充裕的县、市、乡镇,统筹谋划,释放潜能,配合风能、光能和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率先建设碳中和示范区,在国内树立标杆,体现贵州责任与担当,促进其他地方加速转型。
明确新时代小水电发展的新使命和角色定位。一方面,传承小水电历史角色,推动乡村振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要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尤其是电力的支持。小水电应传承其历史贡献,利用其技术成熟、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作为提升农村地区电力供应能力、提高农村电网稳定性的最佳选择之一,贵州要善用以前的基础设施,将小水电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在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实现乡村发展的低碳化甚至是零碳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式助力推动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重视水电调峰填谷稳定电力系统的辅助功能,大力推进发展小型抽水蓄能电站,以数量优势提高储能效率,增强电网调节能力,与风电、光电等一起合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不断深化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当下,为了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与稳定,在增加风电、光电装机容量的同时,急需增加一定量稳定电力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提高灵活性。以水电作为风、光电的蓄电池,解决其电力消纳难题,促进风、光电快速发展,是最有效、最实用、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小水电健康、高质量的发展。新时代新格局下,小水电发展需要转型,就需要深化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与能力,加强规划引导,将小水电发展与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转变以经济效益优先的思想观念,出台并落实一系列绿色小水电相关的优惠政策。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地方银行或小额信贷机构对小水电的全面认识以改善风险评估,提供更有利的贷款条件,降低贷款难度,减少投资者负担。目前,平安银行为贫困地区的小水电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定制化的金融援助服务,使得小水电站融资更简便,成本更低,该服务值得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