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
44年后,规划图纸上的这座辉煌城市,在辽阔的大地上意气风发、拔节生长。
跨越时空,深情对望。44年间,改革创新的步履镌刻下六盘水的踔厉奋发,映射着六盘水的开放发展轨迹。
行走凉都,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
“三变”改革升级版再一次响彻山谷,这个创新性探索,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齐头并进,续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妥乐论坛”被列为全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举办重要经贸活动的依托平台,成为贵州对外开放的一张“亮眼名片”;
“放管服”改革释放活力,通过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办理时限压缩率达66%,提前办结率达98%,已连续6年获得全省政务服务综合考核第一名;
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一张蓝图”构建成型,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推进,乡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开放,是六盘水动力不竭的发展“密码”。
一直以来,六盘水都是直面改革痛点、难点,敢于啃“硬骨头”,抓住关键领域,以更深层次改革、更宽领域开放、更大力度创新,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一批批重点改革成果不断涌现。
——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制定推进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14”系列文件,“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在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改革上,采煤机械化率达88.4%、智能化率达91%,“水火互济、多能互补”的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管理体系,全市307条河流实现“河长制”全覆盖。
——社会体制领域改革全面发力,民生福祉明显增强。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实施,全面完成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成效凸显,创建了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
从“三变”到“三变改革升级版”,从小山村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桥梁,从一个个量变到一次次质变……越迈越大的创新步子,为六盘水高质量发展注入着澎湃活力。
改革一棋落,发展满盘活。六盘水改革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六盘水将坚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高水平开放,瞄准泛亚铁路建设战略布局,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交流协作。
此外,围绕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战略定位,把六盘水放到更大的区域经济中去谋划,充分发挥六盘水海关作用,深化“四+”合作模式,高水平办好妥乐论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走出去、引进来。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奋力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实现大突破,更好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面向未来,六盘水改革创新的承诺掷地有声,谋深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