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江佳佳)近日,记者从铜仁学院获悉,该校将派出5名以上博士专家到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研发人员联合攻克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公司锂电池、四氧化三钴等高新产业再上新台阶。
位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电池前驱体正极材料和循环材料研发、生产、服务的全球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生产的锂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前年,该公司成为铜仁市首家上市企业,正以研发创新高镍低钴化三元前驱体、高电压四氧化三钴等高新材料为核心,全力投建大龙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基地项目。然而,公司负责人感慨:“作为武陵山区的一个新兴企业,引才难,留才更难。”
“缺才的企业可不止中伟公司。”铜仁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赵震洋说,近年来,铜仁市在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围绕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超700家。随着各类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科技人才缺口问题日渐凸显。
一边是企业求贤若渴、贤才不来,一边却是高校群英荟萃、难显身手。赵震洋说,多数博士、硕士仍向往“铁饭碗”,仅铜仁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就达182人。但高校僧多粥少,博士们缺少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机会。
面对人才供需失衡,铜仁市在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着力打破行政体制、编制的桎梏,改变人才培养观、就业观,不断探索“以产定教”“产教融合”“政产学研用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让高校“人才血液”流入企业“毛细血管”,让企业“实战平台”反哺高校“人才培育”,实现人才活水服务高质量发展。
3月7日,铜仁学院与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鼓励学院高端人才在教学之余率团队参与企业高新材料研发,为铜仁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企业不但为高校专家提供实战平台,还保障团队科研经费、向团队发放项目绩效奖励,让高校专家既端“铁饭碗”又端“金饭碗”。
铜仁学院副院长石维说,不断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人才引用模式,“十四五”期间,学院还将与中伟公司携手申创锰系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增强铜仁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共建铜仁学院锰系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为企业订单式培养科技人才。
乘新国发2号文件东风,铜仁市正打破事业编制、企业人员身份限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细化科技成果权益分配制度、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评价体系等,推进校企共建共享的“蓄才池”浇艳更多高新产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