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3

故事一 “五治”发力 农村人居环境新变化 2022年04月25日

燕楼镇组织群众表演地戏。 邓晓兰 摄

曾经,两块木板几块砖,春夏秋冬臭气袭人;如今,窗明几净装饰一新,上厕所也成了一件“讲究事儿”。在花溪区,随着“治厕”工作推进,村民们的生活正悄然发生变化。

花溪区达夯村村民王乃全,指着院子一角新修建的厕所介绍:“很干净很方便!不用清掏化粪池,厕所连上了村里的污水管道,粪水经过处理达标后直接排进村里人工湿地。”

走进这间新式厕所,一水冲式蹲便器嵌在水泥地台上,洗手台紧挨一旁,贴有“排气管”字样的管道从屋内连接到屋外。整个厕所清爽干净、整洁卫生,闻不到一丝异味。

小厕所联系大民生。着力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紧抓农村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的“五治”工作开展契机,花溪区迅速反应、积极行动,突出重点着力消除农村旱厕和无厕户,完善农村公厕运维管护,迅速开展农村“治厕”攻坚战。

为提高改厕质量,花溪区积极推行“首厕过关制”,在各乡镇选取改厕示范户按照要求开展改造,打造改厕标杆,并以此为标准逐户推进、逐村覆盖,全面铺开。

优先报名的王乃全,就是达夯村达夯寨的示范户之一。

“王乃全家有接入人工湿地污水管网的条件,我们技术人员综合衡量建议其拆除旱厕进行原址改建,按照‘上下水道水冲式’改厕模式进行改造。”花溪区农业农村局新农办负责人曾嬿冰说,为消除臭味,施工队为其安装了排气管道,能有效疏散厕所产生的臭味及沼气。

曾嬿冰介绍,王乃全家的改厕模式只是花溪区主推的其中一种。按照“整顿、完善、巩固、提高”的思路,花溪区充分考量粪池处理问题,结合农户意愿制定了四种改厕模式,精准施策啃下农村厕改这块硬骨头。

为高效推进“治厕”工作,花溪区制定推出农村“治厕”工作督办制度,采取明察暗访、会议调度等方式,对各相关乡(镇、街道)上报工作情况反映出来的问题、领导深入基层调研发现的问题以及群众举报线索等,直击痛点督办推进。

目前,随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花溪区各乡镇及街道已相继签订责任书。按照计划,花溪区今年21392户的“治厕”工作正如火如荼推进,引导村民传统卫生习惯的改变,助力农村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