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科大学坚持不懈加大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平台的建设,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给贵州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遵义医科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聚焦人才工作,加快提升“五力”,立足新发展阶段,在人才工作上再谱新篇。
坚持党管人才,提升人才工作组织力。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人才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遵义医科大学党委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2021年12月31日,该校召开了党委人才工作会议,高位推进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的“学校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思维,构建起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部门具体落实,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全员主动参与的人才工作大格局。今年,该校党委在落实《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任务清单》和《省委人才办2022年工作要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重点聚焦“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深入实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程,制定“一把手”抓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把人才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年度考核,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年度有主题,季度有主线,月度有主业”的方式,系统谋划,压茬推进,持续增强“大引才”“大育才”的组织力。
厚植发展沃土,增强人才工作吸引力。红色圣地、革命老区的遵义,在新国发2号文件的鼓舞下,正在全力做好贵州“尖刀连的尖刀班”,加快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贵州已然成为了干事创业的热土,遵义是宜居宜业的宝地。贵州、遵义的人才磁吸效应明显增强。扎根在红色圣地的遵义医科大学将借助新国发2号文件的政策红利,着力在4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积极抓住融入“成渝圈”唱好“双城记”的发展契机,珠海校区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把握东西部协作机遇,在“推进部属高校结对帮扶贵州地方高校”上打造富有特色的人才创业创新平台。二是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健全、完善引才政策,围绕“支持省部共建贵州地方高校”,出台让人才青睐、让学校和地方受益的新政策。三是以乡情为纽带,开展“归雁兴遵医”行动,借力贵州省和遵义市驻外机构,开展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向遵义籍省外人才发放家书织密亲情网,激发省外人才建设家乡的热情,让更多的黔籍、遵籍人才“家燕归巢”。四是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依托遵义教育与卫生红色文化交流中心,通过开展红色文化相关交流活动,举办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和专家人才研修班等,不断吸引全国各地人才来遵交流合作。
深耕孵化基地,强化人才工作锻造力。“十三五”以来,该校在积极做好引才工作外,不断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国内访学:学校及各直属附院参加国内访学、进修2100余人。国外研修:已有265人赴美国、英国、德国等深造学习。继续教育:报考博士的人数逐年增加,现有在读博士259人。其他形式:7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3人借调国家部委锻炼,10人在省教育厅跟班学习,35人在基层挂职。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在新国发2号文件的指引下,该校将以“头雁+群雁+雏雁”为目标形成全方位人才雁阵格局,重点推进“3个计划”:高端人才“领航计划”,最大限度挖掘和开发现有创新型人才潜能,在国家级人才上实现新突破;骨干人才“12345未来人才培养计划”,即拟用8至10年时间培养100名临床名医、20名科技菁英、30名教学名师、40名医技名匠、50名管理先锋,旨在通过此计划,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后备人才;青年教职员工“苗圃计划”,全面提升青年教职员工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和综合能力素养。通过一系列人才自主培养计划,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进一步强化学校人才“孵化基地”的作用,培育更多适应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
聚焦正向引领,激活人才工作驱动力。有了积极正确的引领,才能有效地激发人才活力,该校将坚持“3个引领”全面激活人才驱动力。一是精神引领。精神是引领人才奋进的强大动力。遵义医科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流淌着红色血脉,扎根遵义53年来始终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和三线精神。这些精神对人才具有直接的教育、启迪和激励意义,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遵义医科大学将立足新时代教育引领广大人才继承和弘扬这些伟大精神财富,进一步凝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敢于斗争、守正创新的精气神。同时,让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信念坚定、顾全大局、顽强拼搏、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遵医精神成为激励学校各类人才接续奋斗的源动力。二是制度引领。学校将积极抓好“三项工作”落实此项要求。第一,深化分层分类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差异化的人才评价模式。第二,推动人才创新激励制度改革。推进绩效工资改革,进一步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第三,深化人才使用机制改革。推动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提供“人才特区”。通过一系列改革,为人才松绑,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时,还将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基于前期严格把关的前提下,给各类人才充分的信任,在其探索、尝试、创新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允许试错、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使各类人才能够在岗位上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三是平台引领。未来三至五年,学校还将着力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实施国家科技平台培育计划,加大对现有省部级科技平台的建设投入,力争新增省部共建科技平台1个,新增国家部委科技平台2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分别新增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力争实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突破。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广东省共建省级联合实验室。与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共建“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珠海市金湾区遵医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计划5年内完成总投入2.2亿元,规划建设分析测试中心、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中心、药理药代与细胞工程研究中心、新型药物制剂与医疗器械研究中心和化学药物与天然药物研发中心。加大力度支持各附属医院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坚持不懈加大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平台的建设,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工作服务力。学校将积极推进“三心服务”,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一是“暖心”解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职能部门精准对接,切实帮助各类人才纾困解难,建立问题快办机制,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实现人才诉求“一说就理”、人才服务“跟踪办理”、人才发展“一帮到底”。二是“耐心”排忧。学校将进一步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通过“党建+服务”等形式,持续办好贵州省“人才日”活动,用好人才服务专线,积极发挥人才专员作用,健全“人才之家”。用好学校“人才发展基金”(“十四五”期间,拟投入2亿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切实提高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充分运用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后顾之忧,全流程为各类人才提供精准服务。三是“真心”鼓劲。运用多种媒体,借力各种渠道,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讲清人才政策、讲好人才故事、讲透经验做法,形成“人才资源汇集、人才活力迸发、人才工作联动”的风尚。完善人才荣誉表彰制度和激励体系,对于人才创造的成绩、业绩给予大力鼓励、表扬、表彰、奖励,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人才生活有盼头、干事有劲头、发展有奔头。
东风正盛,奋楫扬帆。在新国发2号文件的激励下,遵义医科大学将以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契机,加大人才引、培、留力度,刚柔并济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未来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和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持续推进“南山班”创新人才培养和全科医学生人才培养为特色,实施“增博扩硕”工程,满足医学人才培养的供给侧需求,服务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奋力书写学校新的精彩篇章,为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遵医力量”。
(本版图片由遵义医科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