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发展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有效手段。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毕节市坚持把教育保障摆在首要位置,以脱贫攻坚统揽教育发展全局,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充分发挥教育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可持续性作用,不断完善工作举措,精准构建教育扶贫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逐步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教育贡献。
用时五年,毕节市这份教育扶贫“成绩单”可圈可点、亮点纷呈。
——入学,一个也不能少
只有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改变家庭的命运!
2019年9月16日,在纳雍县董地中学就读七年级的马丽辍学到浙江务工。得知这一消息后,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安排部署,不管有多远、有多难,一定要坚决劝返复学!2019年9月19日,当工作组辗转千里找到马丽打工的工厂时,身体瘦小的马丽正在车间生产宠物绳,车间里充满了生油漆呛人的味道。经过工作组细心的开导,马丽又重返原本属于自己的校园。
为了保证每名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毕节市严格落实教育线和政府线控辍保学“双线包保”制度和“七长负责”制度,建立了从上到下的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体系。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毕节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全部清零、非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的工作目标。
——资助,一个也不能漏
五年来,毕节市认真贯彻贵州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对各级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确保家庭困难学生不失学辍学。通过制定对应学段政策文件,不断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保障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2017年以来,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达328万多人次,发放资助资金近44.9亿元;生源地助学贷款达59.6万多人次,贷款金额40.3亿元,有效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问题。
——让搬迁孩子有学上
“学校学生几乎是搬迁子女,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上学,家长都特别安心。”黔西市锦绣学校校长洪亮说,黔西市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学校,目前已有学生超过1000人。孩子们不仅能实现放学回家,也减少家长未能陪伴孩子成长的遗憾。
易地扶贫搬迁,是助推毕节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实困境中实现突围的重要举措。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毕节市举全市之力,加强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五年来,全市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128所,共解决7.64万名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就读问题。
此外,安置点配套学校公益专岗还优先从脱贫户中择优招聘安保、宿管、食堂、保洁等工勤人员2200余人,带动2000余户脱贫户家庭实现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