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华红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提出贵州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问题、目标导向,聚焦实践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开“良药”。具体而言,就是紧紧盯住诸如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农村特殊困难群体、脱贫基础薄弱村、发展滞后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等类对象,从思路、政策、机制等方面系统化施策,做到政策不断档、责任不松懈、力量不减弱、监测不遗漏,防止规模性返贫,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一是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贵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化程度加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链融合化发展,稳步提升乡村产业市场化水平、组织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助促乡村产业兴旺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二是可以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乡村振兴是村庄规划趋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趋善、人居环境趋优、基本公共服务趋佳、县域内城乡融合趋深的过程,必然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三是可以加快乡村居民现代化进程。乡村振兴必然导致乡村居民生活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乡村居民生产方式以科技化的生产代替原始的手工劳动,乡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的大幅提升等。
有利于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乡村振兴上必然会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使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更好地“下乡”,使得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农村与城镇的发展步调更加协调和一致,使得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个轮子更好地互促共进、更好地协同运转,推动形成功能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有利于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乡村文化市场必将变得更为活跃繁荣,乡村文化业态也必将变得更为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必将更为健全,会重拾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唤起他们对其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同。
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从生产角度来说,乡村振兴必然要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要充分利用贵州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诸如林下经济、乡村民宿、森林康养等产业,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增加生态存量;从消费角度来说,乡村振兴必然要求树牢全新的“生态消费观”。广大民众的综合素质将得到不断提升,更加崇尚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不攀比、不浪费等行为将成为一种“潮流”,从而重铸生态消费的观念。
有利于更好地应变局闯新路。从结构层面,乡村振兴将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产业发展畸轻畸重的格局、区域发展失衡的状况等;从体制层面,乡村振兴会倒逼相关机制体制改革,使其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使命;从周期层面,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这样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实践中经济的“大起大落”,为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过程,必然是相关的组织领导、规划建设、产业融合、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逐渐完善的过程,逐渐形成高效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体制、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体制、工农互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振兴体制机制、城乡均衡发展的民生改善体制机制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等,必将最终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院省合作研究课题〔ZJZD210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