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陈文生有点儿忙。最近,他在给一家公司安装钢架,“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还是有生意做。”
五年前,陈文生一家人从沙湾镇安村搬迁到遵义市汇川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学堂堡社区,在区就业局帮助下成立了装饰公司,家门口就创业。从曾经的贫困户到现在的小老板,角色在奋斗中一步步转变,他说:“去年,挣到了七八万元钱。”
今年一月,贵州领卓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驻渝劳务协作站挂牌,这为汇川区搭建了又一劳务输出服务平台。公司负责人罗森介绍,最近,通过协作站输出的120名务工者在重庆市的电子、机械、包装等企业找到了就业岗位。据了解,像这样的协作站,汇川区在上海、广东、安徽、江苏等省市设立了8个。
春风满怀,就业送暖。2月,汇川区举办的首场园区企业招聘专场拉开“就业季”序幕,40家企业提供建筑地产、农产品加工等岗位3000余个。相继开展的“劳务直通高铁专列”“返岗复工直通大巴”载着就业者的梦想与希望,驶向浙江、广东等地。今年第一季度,汇川区人社部门联动协作举办现场招聘会67场,汇聚198家企业,提供岗位需求人数1.2万人。
位于遵义市主城区南京路上的汇川区人力资源市场,是黔北有名的人才培训、信息发布、劳务派遣、就业指导平台。每到周四,这里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引来四面八方的求职者。这个由政府扶持、国有企业主导的“就业帮”服务平台,以“1+N”的方式,纵向延伸至区、镇(街)、村,横向链接本市70多家人力资源公司,且不断拓展省外市场。
汇川是遵义中心城区,城市商贸繁荣,园区工业基础好,营商环境佳,就业空间前景广阔。到2021年,汇川区各类市场主体超过63000家,新增就业市场主体8140户,带动就业28500多人,城镇新增就业近9700人,获全省创业就业先进典型表彰。到目前,全区劳动力约25万人,实现稳定就业24万多人,就业率达96%。这两年,在“六保”“六稳”工作实践中,汇川区创新探索就业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智慧化“五化”服务机制,走出一条“就业需求——技术培训——岗位供给”新路子,下活充分就业“一盘棋”。
高位推动搭平台,服务方式组织化。汇川区出台相关整合资源搭建充分就业平台实施意见,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形成自上而下指挥调度、部门镇(街)协调联动的就业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劳动力、培训、岗位三大资源的整合、统筹和调度。搭建以遵义就业帮人力资源公司为龙头、全区14个镇(街)设分公司、95个村(居)设合作社、省外设协作站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结合省、市就业培训系统开发“汇川智慧就业云”平台,实现区、镇、村三级“一网管理”。
“三位一体”优指导,服务质量专业化。从全区职业培训和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上下功夫,培育专职劳务经纪人,组建区、镇、村三级培训就业服务专业人员800余名,围绕信息平台、企业劳务对接、就业技能培训、系统运行管理深化提高服务水平,同步实行“绿黄红紫”培训就业“四色”监测预警动态管理,从而形成队伍专业化、业务专业化、管理专业化“三位一体”服务模式。
内外拓展广联络,利益联结市场化。向外,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黔川渝等劳务用工需求大市场,公司化进行独立运作、劳务协作、校企合作利益协作机制,到目前就业帮公司与22家定点培训学校、70余家人力资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系列活动150余次。对内,市场与政府“两手动”,在开发政府资源公益性岗位同时,统筹各类就业资源、培训资金向服务平台倾斜,公司为机关事业单位和市场企业劳务派遣5000多人。
人岗相适双向行,就业落地精准化。精准培训对象、精准培训项目、精准转移就业,通过预约面试、视频直招、线上一对一签约、线下面对面咨询等方式,多渠道为求职者寻找岗位。通过“遵义就业帮”线上线下人才市场服务大厅,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为企业找劳动力。
科技支撑强信息,推进就业智慧化。通过智慧就业云系统微信客户端扫码或公司现场微机身份证件信息读取,广泛采集就业信息,同时,用工企业也可通过登录云平台发布招工信息。到目前,“汇川智慧就业云”平台收录整理劳动力数据25万余条、就业岗位信息8万余条。智慧就业云系统通过智能分析推荐,从2020年5月以来,为用工企业智能化推荐劳动力4700人,达成签约1800人。
“今年,全区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00人,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有组织劳务输出75%以上。”汇川区人社局局长敖长波说,以创业政策为抓手,不断增强就业“向心力”,以创业宣传为抓手,不断增强就业“凝聚力”,以创业培训为抓手,不断增强就业“发展力”,以创业扶持为抓手,不断增强就业“战斗力”。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