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扎佐岁月 2022年04月15日

■陈跃康

人生如鸟,总在为生活而奔波、忙碌。

有的如留鸟,一旦孵化破壳,就在出生之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耕耘在家乡的土地。有的如候鸟,追逐季节的信风,天南地北,不断迁徙,留下漫长的回归线,几处栖息地。地质队员就是为祖国寻找宝藏的候鸟,带着妻子、儿女,踏遍青山,四方迁徙。

巍峨的将军山下、宽阔的黑山坝旁的修文县扎佐镇,就曾是一群地质候鸟的栖息地,铭刻着难以忘怀的少年岁月与成长经历。

20世六七十年代,为勘探开阳磷矿资源,一个编号为贵州省地质局102地质队的单位,将家属基地建在了扎佐镇到扎佐火车站之间的银鸡坡上。银鸡坡不高,是一个黄土丘,传说曾有银鸡从这里飞出,故名。

银鸡坡下有一眼山泉,水质甘甜,被箍成水井,成为地质村最早的饮水之源。离银鸡坡不远处,有一根高大、茂盛的杨梅树,枝干纵横,便于攀爬,自然成了地质村孩子们的天然乐园。自从银鸡坡建了地质村,这里便平添了一片勃勃生机,紧邻的大院坝、上马寨与汪家湾的村民们,就有了看露天电影的福气。一条叫大石岩的小河,弯弯曲曲从银鸡坡下流过,102队便顺着河岸修了一条从国道通往银鸡坡地质村的公路,仿佛为扎佐的田野编织了一条漂亮的绸带。

地质队员们恰似觅食之鸟,春天出野外,冬天才归来。偌大的地质村,平时大多只剩下母亲与孩子们的身影,相依度日,等待团聚。每当春节前夕,是地质村最令人心情激动的时刻。作为丈夫、父亲等身份的地质队员,将会给这个落寞近一年的地质村带来无比的欢乐和幸福的希冀。长途跋涉的老解放牌汽车,满载归心似箭的地质队员,很晚才驶进大石岩河边的弯曲公路。车灯如两根光柱,照亮地质村的房屋,喇叭长鸣,传来亲人到家的喜讯。一时间,每户留在家里的人奔门而出,涌到路边。妻子们喜而含羞,孩子们则大声呼喊:爸爸来了!爸爸来了!一阵欢呼雀跃。一年一度,这是地质村独特的欢迎礼仪!

不知不觉,102队的子弟们已到了读书发萌的年龄。几十个地质队孩子,给那时师资与教室都有限的扎佐中心小学,带来极大的入学压力。于是,让孩子们先在扎佐拖拉机站简陋的乡村小学过渡,直到扎佐中心小学建好一排新的教室。那时的扎佐,夏天很热;他们就偷偷跟着大一点的同学,到鸭子田去学“狗刨澡”;那时的扎佐,冬天很冷,他们自制滑冰鞋与钢钎,到冬水田里大胆滑冰。

小学毕业,扎佐中学师资不足,校舍紧张,扎佐中学与扎佐中心小学反复磋商,破天荒地在扎佐中心小学办了两个初中班,安顿了102地质队与铁路工段子弟及一部分本地居民子弟。

升入初二,他们正式入读扎佐中学。最开心的日子,也许是“双抢”“三秋”之时,学校组织学生支农的劳动假期。在扎佐猪头山的田野上,啃着香甜的白面馒头,望着蓝天白云,麦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眼前画卷连绵,心头竟然涌起诗意。枯燥课堂里奋飞的倦鸟啊,在这一刻找到了自由飞翔的天空,觅得遍地饱满的麦粒。

然而,初中毕业临近,地质村孩子的学习生涯又遇到一道更高的门槛:高中。那个时代,教学资源供不应求,初中毕业的同学,大多数要向社会分流:或回乡或参军或工作或上山下乡当知青;唯有少数幸运儿,可以迈进高中的课堂继续学习。地质村几只幸运的小鸟,飞上了扎佐中学高中班的树枝。

1974年,由于勘探工作已经结束,102地质队转战遵义。信风吹来了,候鸟又要启程;无奈的小鸟依依告别扎佐中学的老师、同学与儿时的玩伴,跟上父母的鸟群,向陌生的远方迁徙。

这一去,就再也难回头。

从1966到1974年,也就是小学二年级到高中一年级,在银鸡坡地质村与扎佐中、小学的校园,我们度过了9个春秋的时光;悠悠岁月,将一段浓浓的少年乡愁铭记。

1974年秋至今,离开扎佐已近半个世纪。世事变迁,银鸡坡早已今非昔比。

然而,在心中却永远忘不了:扎佐,一个少年成长的栖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