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推进贵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昌兴解读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相关《实施意见》 2022年04月14日

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

清镇市作业站点民兵操作演练。 (图片由省气象局提供)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精神,推进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1〕83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实施意见》是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各市(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和单位推动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如何推进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做好哪些工作?贵州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昌兴接受专访,进行权威解读。

问: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省政府办公厅此时印发《实施意见》有何考量?

李昌兴: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国办发〔2020〕47号是继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44号)出台后的又一个推进引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赋予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新使命新任务。

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视为重要的民心工程。2012年为落实国办发〔2012〕44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2〕58号)出台,使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中国天眼”、能源保供、森林防火、特色农业、生态建设等保障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21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国办发〔2020〕47号文件精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黔府办发〔2021〕83号文,文件紧紧抓住我省现阶段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展需求,深入贯彻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理念,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我省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部门职责分工等,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问:现在及未来我省人工影响天气主要面临哪些新任务,有哪些目标?

李昌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也提出新要求:通过持续开展抗旱增雨、防雹减灾的精准作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积极开发利用云水资源、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助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增加两江流域和大型水库的蓄水量,保障水资源安全,助力我省能源强省建设;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在灾前开展主动防御,助力防灾减灾等,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提供坚实保障。

因此,我们进一步确立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锚定了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到2025年,建成机构健全、服务精细、队伍规范、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指挥科学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防雹作业保护面积增加到5.6万平方公里,增雨作业覆盖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到2035年,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问:面临新任务、新目标,气象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

李昌兴:首先,聚焦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做好保障服务。通过优化作业站点布局,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域、“中国天眼”(FAST)、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的冰雹、干旱灾害防御能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保护重点工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保障。

其次,依托相关能力建设工程,增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业务能力,提升人影现代化水平。通过合理布设人工影响天气探测设备,建成立体观测网,增强监测预警能力;通过构建指挥上的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机制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申报和空域管制协调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提升省、市、县综合指挥调度能力;通过配备高性能增雨作业飞机、地面固定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作业装备更新,增强作业能力。

第三,做好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水平。通过建设国家级贵州威宁超级防雹试验示范站、区域级云贵高原冰雹防雹试验示范基地,持续开展“中国天眼”(FAST)及重点农业园区人工防雹增雨等外场综合观测研究和科学试验,逐步提高科技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依托不断完善的国家级“中国·冰雹减灾”论坛交流平台,加强国际国内交流,提高技术创新开放合作水平,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基础、应用研究,加大重大科技攻关力度,推进新技术应用。在冰雹形成机理、冰雹防控技术、外场观测研究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第四,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提升安全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压实属地监管责任。从基层专业化作业队伍建设、作业装备弹药全链条监管、作业装备质量提升行动、作业站点安全技术防范和信息化管理、新型作业装备的试用、强化应急处置等方面不断提升人影安全作业能力。

问:在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机制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李昌兴:为确保组织领导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清晰、协同配合高效有力、资金支持有据可依,制定以下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需求,补充、完善各级人工影响天气机构设置和干部队伍。建立上下衔接、分工协作、统筹集约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投入保障机制,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各项经费按预算科目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专业化队伍建设,完善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将作业人员队伍纳入现有民兵队伍,由所在地乡镇政府实施规范化管理。

四是加强全民科普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为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相关科普基地和科普场馆等建设。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