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胜景随春至,喜气入黔东。
过去五年,铜仁市围绕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以赴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一区五地”,开创了经济增速快、脱贫成效实、城乡变化大、发展后劲足、政治生态好的发展局面。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十四五”期间,铜仁市将高质量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数智活市、文化兴市、和谐稳市“五大工程”,加快实现“一区五地”奋斗目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佳佳
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稳健
三月的铜仁,春和景明,万物勃发。漫步主城区,车水马龙的街道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商铺相得益彰;大龙经济开发区内,企业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上涌动着新的希望。
过去五年,铜仁市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转,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预计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0亿元,比2016年增加623亿元;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4%,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12189元、4700元……可喜数据为铜仁写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绿色发展道路更加宽阔
三月的铜仁,草木苍翠,绿意盎然。走进位于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的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盘龙生态智慧农场,智能化食用菌生产厂内,科技元素比比皆是,“汗水农业”逐步转变为“智慧农业”。
过去五年,铜仁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优化升级,产业变革在转型提质中取得重大突破。
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新兴产业占比从4.8%提升至20%,传统产业占比从59%下降至47.7%;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以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带为主要内容的“一带双核”成为铜仁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新示范、新引擎;大数据融合发展指数从28.5提升到38.6,培育梵云集团、山久长青等大数据企业370家……铜仁绿色发展的道路更加宽阔。
美好生活景象更加温暖
三月的铜仁,阳光和煦,暖意融融。玉屏自治县康华社区的藤椅编织厂内,搬迁群众忙着赶制订单。为了让搬迁群众在新家过上幸福生活,玉屏自治县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类资源,共创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并在安置点内打造微工厂、微田园等,不断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过去五年,铜仁市坚持民生为本、人民至上,民生投入保持年均7%的增长,民生保障在共建共享中取得重大突破。
全面解决155.2万人饮水难、122.7万人出行难、14.97万人住房难问题,29.36万人搬出大山,12.55万人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94.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新增就业23.21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铜仁美好生活的景象更加灿烂。
宜居宜业优势更加彰显
三月的铜仁,草长莺飞,百花齐放。石阡县聚凤乡,一条条大道将山水林田、城镇村景串珠成链,一个个高颜值高产值的美丽乡村被激活。“我和丈夫一年能挣10多万元。”提及如今的幸福生活,在石阡县惠农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班的李昌平,眉眼间尽是笑意。
过去五年,铜仁市坚持城乡统筹、一体推进,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在协调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
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8.6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6.5平方米;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4万套、棚户区改造13.9万户、老旧小区改造3.5万户;“一市两机场”格局加速形成,铜玉铁路建成通车,高铁通到“家门口”,高速里程达936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7.2个百分点……铜仁宜居宜业的优势更加彰显。
阔步新时代激情更加昂扬
三月的铜仁,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铜仁市公共服务中心内,各个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为群众办理各类业务,“一窗通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过去五年,铜仁市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重大突破。
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高频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以内;建成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4个、省级科技平台42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9倍;铜仁凤凰机场开通临时航空口岸,乌江水运全线复航,高速出省通道增至6个;黔东无水港、大龙保税仓建成投运,铜仁海关挂牌成立……铜仁阔步新时代的激情更加昂扬。
相关数据
2021年,铜仁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0亿元,比2016年增加62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5%、1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12189元、4700元,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十大工业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97.2%,新兴产业占比从4.8%提升至20%、传统产业占比从59%下降至47.7%;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0%。
大数据融合发展指数从28.5提升到38.6;网络货运发展速度全国领先,平台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规模突破200亿元;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至23%。
森林覆盖率提升7.2个百分点,10个区县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8%,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铜仁通村路一景
通讯员 钟陈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