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强化乡村文化宣传教育 2022年03月30日

■ 杨近平

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要积极适应乡村振兴过程中群众精神生活的新变化,把文化舞台上的聚光灯更多地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加强乡村文化宣传教育。

思想认识不仅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解放思想和开拓创新的前提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乡村文化振兴,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治标与治本等关系,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及生态建设协调共进,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振兴要夯实基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任何急功近利、越俎代庖、单项突进等都是不可取的。

乡村文化振兴的认识问题,需要开展宣传教育,用接地气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群众认识乡村文化振兴,了解中央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及要求,培育群众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有益于在群众中形成“乡村文化振兴责无旁贷”的共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意识。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坚持党的政治引领和理论宣传,促进群众共同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保障党的方针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能够给群众生活带来改变。

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群众心田,提振群众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美好生活。贴近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采取村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乡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增进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要求,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宣讲协会等作用,把政策讲明白,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注重吸纳村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尽力满足乡村干部群众对理论图书的需求,开展理论图书配送活动,重点向农家书屋、村居讲堂等赠送理论读物,及时传播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乡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渠道、立体化宣传引导,使其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心理认同及行为准则。要选树好群众典型,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教育,大力褒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让讲道德在乡村蔚然成风。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及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和勤俭持家。以家庭、村居为基本单元,以家风促村风,推动形成家风正、村风淳、乡风美的良好社会风尚。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潜移默化影响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以村居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壮大村居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不断增强宣传工作者的能力,以好的传播方式、好的传播内容、好的文化创意,寓教于乐,将优秀文化送进群众心里。大力发展“互联网+”的乡村文化建设模式,创新数字文化服务的传播渠道,满足乡村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做好优秀乡村文化融媒体传播,围绕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运用新技术制作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产品和公益广告,做好报、台、网、微、端融合推送传播,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人心。

加强宣传引导,制定农村大喇叭定时播放新闻、优秀乡土文化等节目的制度规定。继续发挥好乡村大喇叭的作用,报道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增强乡村文化活动吸引力,让群众愿意参与进来,引导群众自觉当好建设者和传承者。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省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2009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