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蓝婴
“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到2035年将贵州建设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这对刚刚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久的贵州来说,无疑是场及时雨,对促进贵州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定盘星和里程碑意义。”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杜志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杜志雄谈到,曾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贵州,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66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在中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为“好”,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
“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是当下贵州面临的最大任务。”杜志雄说,贵州花费了比其他地区更大的努力和更加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站在新起点上,贵州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杜志雄认为,改革永远是发展的动力。贵州在过去的十年里,不仅发展令人印象深刻,改革也同样超前亮眼。仅从农村领域的改革看,六盘水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以及湄潭等地推进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既促进了贵州当地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整体发展,也对全国相关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必将在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推动创新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杜志雄建议,首先是“有必要、有助于”,同时也更具有难度和复杂性。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从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四个方面发力,遵循了问题导向,指导精准,措施具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杜志雄说,贵州要坚持不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