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勇立潮头的变与不变 2022年03月28日

在茅台,匠人们始终以坚守传统工艺不变,来应对世事的万变。比如酿酒、制曲、勾兑这些核心工艺,几乎从未变过,匠人们严格按照老祖宗传下的要诀工作。“能流传下来的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王刚说。

可是,对于杨帆来说,他却要去寻找其中的变量。“传统工艺的背后一定是科学的、合理的,我们只有用科学去说清楚茅台酒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众所周知,茅台酒是世界所有蒸馏酒中香味香气物质最多、酿造周期最长、工艺最复杂的酒品之一。从1964年的茅台试点,酿酒大师李兴发归纳出茅台酒香气具有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特征开始,茅台人对于茅台酒香气香味成分的研究就未曾停止过。

在茅台传统工艺的无边大海中,杨帆试着寻找一块陆地,去构建科学对传统的认知。

他致力于应用科学手段、先进的设备对传统工艺的原理进行解析,将微生物研究与风味分析、白酒品质进行关联,建立“酿造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析”的研究工作流程,进一步保证了茅台酒的品质,保证传承的延续发展。

今年3月20日,作为茅台杰出人才的代表,39岁的杨帆站在茅台会议中心接受代表茅台人才的最高荣誉,和大家分享了14年以来在茅台的成长:“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得益于公司优良的科技平台,得益于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勇于奉献、甘于积累的研究基础。这个奖不是我个人的,是颁给所有从事科技创新的研究人员的。”台下掌声如雷。

2009年,为了研究便利,杨帆提议引入了分子技术,尝试建立茅台环境中三大类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茅台酒风味物质之间联系的研究。“咱们有新的技术就要勇于去尝试。”

2010年,在他的建议下,茅台技术中心引进DGGE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可检测到的微生物数量从79种直接翻了一番。两年后,再次引进二代测序技术,监测到的微生物种类达到几百种,到如今,经过12年的努力,茅台已经能检测到1946种微生物。

检测到的微生物多了,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解析才能更加深入和透彻。

在实验过程中,杨帆和其团队一改之前实验室常用的液态研究法,大胆尝试,模拟茅台酒的酿造环境,将白酒原料小麦和高粱磨成粉,糖化后做成培养基来进行研究分析,对茅台酒中风味物质代谢途径进行溯源。“用实物研究更贴近生产。”

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不仅需要志存高远,更需要意志坚定,愈挫愈坚。对科技工作者来说,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才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肯定失败过,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会发现和生产还是有一定距离。”杨帆摸了摸鼻子,有些羞涩地笑了,“但是失败了就去接受它,去找失败的原因。”

每一次失败,杨帆就做一个负向清单,把错的原因归纳总结起来,下一次实验的时候尽量把这些都避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5年的坚持和努力下,他和团队终于构建形成了以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研究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在茅台传统酿造微生态密码的揭示上取得初步成效,一定程度上阐释了传统工业机理,揭开了传统工法的神秘面纱一角。

“我一直认为传统工艺和科技创新是抛物线的两端,当他们不断靠近、相互尊敬的时候,交汇处就是茅台酿造哲学这座大山。”跟随着茅台的发展,杨帆也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成长为正高级工程师、技术中心副主任。在职期间,他攻读了博士学位,获得授权专利12项,中文核心期刊和公开出版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研究论文28篇,有10项以上的成果在公司内部成功转化。

从跨越星辰大海到探索未知奥秘,从科学实验室到企业研发中心,“你觉得这14年有什么大的变化吗?”我们问杨帆。

这个脸圆圆的科研人才笑了笑,“都是一直在做实验,生活还是那么熟悉,没有太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