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代代守护的传统技艺 2022年03月28日

赤水河蜿蜒在茅台河谷中,这个深藏西南腹地的小镇依山而上,排排紧密相连的老建筑,铺在弯曲青葱的山体上。

王刚勾兑室的窗子正对着外面的山峦,或大或小。

他也喊不出那些山峦的名字。可是工作闲暇时,他都会站在窗前,看看这座小镇里升起的冉冉白气,空气中,还有他熟悉而又安心的酱酒香。

“我勾了28年的酒了。”说起勾兑,已过天命之年的王刚语气平淡,但是嘴角却抑制不住地往上扬。

王刚的父亲是茅台赫赫有名的勾兑师,来自父辈的传承,让王刚对勾兑这门技艺充满了浓厚的情感。1992年,他进入茅台工作。

当时的茅台,虽然传统酿造技术历经改进和发展,但勾兑这门技艺,仍然延续着用勾兑师丰富的勾兑经验和灵敏的感官来判断。勾兑师除了对茅台酒生产环节要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对每个基酒轮次特征有全面的了解。

彼时,具有尝酒天赋且能吃苦的王刚被他的父亲王道远发现,将勾兑的技艺一招一式地传给他。

1994年,王刚调入“小型勾兑室”,“一瓶茅台酒从生产到出厂,其中的工艺十分繁琐,要历经5年的时间,周期十分长。”在王刚眼中,勾兑技艺和酒一样,需要时间和沉淀,“感观和经历,缺一不可。”

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王刚年纪小,又没有经验。但他不气馁,抓住机会就去问、去学习。“常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地勾兑基酒,每天都要学习很久。”回忆往昔,王刚的眼神逐渐柔和。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

正是这种用心不计代价、用工不计成本、用时不计岁月的精神,让王刚一直坚持下来,用一杯又一杯的佳酿延续着茅台酒悠久的勾兑历史。

两年后,王刚勾兑的酒得到了茅台品鉴评委百分百的通过,这个初入行的勾兑师第一次感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从那以后,从开始的普通茅台酒勾兑技术,到后来的陈年酒勾兑技术、系列酒勾兑技术,再到茅台酒体设计开发方案的顶层设计,王刚的勾兑技术不断提升,信心也不断增强。

当问起28年来工作最苦的是什么,现在的茅台首席勾兑师望了望窗边,日头正大,他想了很久。

“以前勾兑完的酒要装车,站在一个6吨的装罐车车顶打酒,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候一批酒就要装一个月,还得人工搅拌。”每天都是站在车顶露天作业,对王刚而言,被太阳暴晒是常事,下雨的时候也只能穿上雨衣,冒雨工作。“下大雨的时候眼睛都睁不开,还要马上把橡胶管插进去。”

可是,这件事,他坚持了14年。

直到2008年,茅台酒厂引进了100吨脉冲搅拌勾兑大罐,让基酒更加均匀,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用站在车上作业的王刚起初还有些不习惯,恍惚间还会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从勾兑到装车,都是在车间里面做了,环境好太多。”

脉冲搅拌勾兑大罐进厂的消息在茅台酒厂内传开来了,人人都感到自豪与开心。

在这些人中,闪过杨帆的面庞。

他正在四车间里挽起袖子光着脚,反反复复铲起五六十斤的高粱,手上都磨破了皮。

茅台历来的传统是所有的员工入职之初都要去车间实践,体会茅台酒酿造的过程。作为当年茅台技术中心新招进员工的杨帆,也是不能例外的。

在校期间,他曾在台下听过季克良老先生分享在茅台的经历,作为贵州人的他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毕业时,刚好是茅台产量突破2万吨之际。“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出一份力。”

从江南明亮的科学实验室到贵州闷热的车间,杨帆从不喊累,“这是我很重要的经历,如果缺乏实践内容,那么研究就会脱离实际。”

他深知,这是这个传统白酒企业给他上的第一课——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