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在绥阳县城关中学,语文教师陈晓红负责的班级有个“雷打不动”的规定:每堂语文课前3分钟,由一名学生上台分享最近在读的一本好书。陈晓红告诉记者,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乡镇农村,在上初中之前,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几乎没有亲子阅读的体验,也鲜有机会接触到充分的阅读资源,做出这样的规定,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陈晓红自小喜爱阅读。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后,她回到乡镇成为一名教师,一待就是10多年。2009年,她通过考试进入绥阳县城关中学,并加入绥阳县诗歌学会。诗歌学会会长黄明仲是一位热心肠的前辈,不仅每年要组织至少3次采风活动,更鼓励会员写作和发表作品,陈晓红便也渐渐尝到了作品发表的甜头。
绥阳县素有“中国诗乡”的美誉,大大小小的诗社遍布县域各地。一次,枧坝镇柳湾诗社在村寨组织诗会。会上,一位五六十岁的农妇激动地站起身来,说:“我也来念念我写的诗!”在这火热的氛围之中,陈晓红内心的温度也在持续上升。
这种改变,陈晓红也想带到课堂上。她将自己平时喜欢的《读者》《小小说选刊》等杂志向学生们推荐,并选取一些辞藻优美或是写作富有创意的文章与学生分享,学习其中的创意表达。运动会上,她总会带来一大捆自己收藏的杂志和书籍,供学生们自行取阅。对假期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她也毫不吝啬地自掏腰包购买图书送给学生作为奖励。
虽然阅读兴趣培养所取得的成效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但是,从开始在城关中学工作到现在的10多年里,陈晓红依然从不同途径发现了令她欣慰的收获。采访中,她打开微信找到一位名叫邝崇伟的学生,像展示一份骄傲的成绩单介绍:“这是我进城关中学带的第一届学生,现在在广西打工,经常去书店看书、买书,还在朋友圈分享读书心得。”
邝崇伟刚进初中时也和大多数乡镇儿童一样,对阅读并无太大兴趣,但在3年的书香浸润中发现了读书的乐趣,不仅痴迷阅读,后来还联系上陈晓红,表达希望加入县诗歌学会的意愿。“无论他现在身在何处、从事什么工作,相信阅读和写作都能让他的精神世界变得富足。”陈晓红欣慰地说。
“阅读本身就是一件润物无声的事,对人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陈晓红摩挲着桌上几本厚厚的读书笔记,有些害羞地说,那几本读书笔记里装满了她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以及被触发的灵感。她兴致盎然地展示起自己近几年来的记录,以及她即将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的美文,说:“这篇文章写得特别好,很多比喻和用词极富创意。”
在下午的那堂语文课上,学生分享结束后,陈晓红登上讲台,将那篇打动了她内心的文章逐字逐句与学生们讲解。教室里的学生们聚精会神,那些被重点勾画出的语句在陈晓红的讲解中被反复咀嚼,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