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思想的力量 —— 读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 2022年03月25日

郭 敏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侗族作家袁仁琮(1937年-2017年)的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是作者75岁高龄时所创作,共计50多万字,该书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于寻常中见奇崛,在平淡中蕴深意,再现了王阳明命运多舛而光明磊落的一生,书中蕴含的真谛让人开卷有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书中描写了王阳明艰难困苦而又光辉灿烂的一生。在书中,王阳明被书写为受尽屈辱,却一心报效祖国、造福黎民百姓的文学形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文艺评论家、贵州省文联原副主席井绪东撰文说,“袁仁琮先生信守着一个座右铭:宁可一个字不写,也不昧着良心创作”。坚持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还表现在袁仁琮对历史的看法和对人物客观评价上,关注人类、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贯穿其文学创作始终,作品因而充满了深度、广度和力度。

作者阅历丰富,生活积累深厚,其作品不囿于狭小的生活圈子,不沉湎于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是广泛涉猎,将瑰丽多姿的生活画面展现给读者。《王阳明》一书中,人物形象众多,但性格各异,绝不雷同,而且语言个性化突出,不同的人物,使用的语言明显不同,历史人物王阳明和其学生的语气、词汇和节奏都各不相同,分别带有古代江浙和黔贵地域特点,符合人物身份,生动隽永,引人入胜。阳明先生初到贵阳修文,语言不通、身体不适、生活困顿,仍然教授附近的孩子读书认字。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当贵州其他地方的人千里迢迢慕名前来,向他请教,居然没看出他就是做大学问的王守仁,可见他的低调随和。求大学问到他这里来的学生,一律不拒绝,只是在忙不过来时让他们教当地人认字。

《王阳明》不仅书写了王阳明个人的故事,也反映了明中叶内部阉宦专权、藩王作乱,外部蒙古小王子不时侵扰,明廷江河日下,有良心、有智慧的知识分子寻求出路的社会现实。作品穿越历史长河,透视人生,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切感人的宽阔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富于哲理和启迪。当我们再次拜谒玩易窝,见到犹如石棺的洞穴,真正能感受到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和意志。

《王阳明》虽然是一本历史小说,但在看似平实无奇的故事情节中,实则蕴含了作者的匠心巧构。行云流水间,让读者不知不觉明白了阳明学的真谛,起到了小说润物细无声的独特效果。书中揭示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根本缘由,书中还提及了阳明学中的“格物”理论。这也正是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一书中蕴含的真知灼见。

由于该书受到广泛欢迎,不久后又再版,为了便于读者了解王阳明,老先生还配套撰写、出版了《解读王阳明》。它和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一起,获2010年中国作家金秋笔会征文一等奖。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王阳明》和《解读王阳明》,我们真切感到书中蕴含的思想的力量!从书中获得的不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印象,还有更重要的思想震撼和心灵启迪。书中还记录了王阳明的许多名言,比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不可分作两事。”“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这些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人们认识人性、坚守初心,参悟人生、完善自我,具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