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这一次,叶辛又为贵州生态点赞。
这些天,与贵州结下半个多世纪深厚情谊的全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叶辛,来到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和台江,就乡村振兴进行采风和调研。
走访中,除了浓郁的苗侗风情之外,当地利用生态优势推进产业发展的实践,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黎平大力发展茶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6.4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22.8万亩。2021年,茶产业收入达13.1亿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叶辛对黎平利用生态优势发展茶产业,带富乡亲的做法大为赞赏。
同时,叶辛建议:“黎平茶很有独到之处,需要响亮的品牌。57万黎平人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看看能给黎平茶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在叶辛看来,贵州茶是名副其实的“生态茶”“干净茶”。
作为贵州茶文化大使,叶辛一直在为贵州茶做宣传。今年2月11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茶神谷》一文,推介黔西南州普安县生产的绿茶。
文中写道:“世代栖居在茶神谷的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老乡,借助茶神谷的神秘莫测,做大茶园规模,在脱了贫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让老祖宗留下的野生古茶树资源,走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进入乡村振兴阶段,相信‘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叶辛说:“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贵州正一步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这并不是叶辛第一次对贵州的奇山秀水和丰富资源点赞。
53年前,19岁的叶辛从上海来到贵州农村,被山坡上一朵朵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刺梨花深深吸引。
叶辛清晰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农业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罗登义曾多次对自己讲过:“刺梨这个东西是宝贝”。那时候,他已经隐约感觉到,总有一天,刺梨会成为贵州的山珍。
时光流转,斗转星移。2021年7月,叶辛受邀担任贵州刺梨产业文化发展顾问。
叶辛没想到,依靠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贵州刺梨产业发展如此迅速。2021年,贵州刺梨产业种植面积210万亩,鲜果产量28.91万吨,生产刺梨产品16.14万吨,实现产值111.64亿元。他说:“这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