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为建设“四区一高地”提供水安全保障 构建大水网 护好水生态 2022年03月23日

周登涛

→ 风光旖旎的湄潭县湄江河。 马顺强 摄

↓ 马岭水利枢纽工程。 (省水投集团公司供图)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利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战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深入学习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紧抓住国务院批复的《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新国发2号文件、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一系列政策机遇,举全省之力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创造了贵州水利大发展的“黄金十年”。

十年来,贵州相继启动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督战行动、水利“百库大会战”等一系列水利战略,全省水利投入接近3000亿元;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近500座,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增加40亿立方米;累计解决和巩固74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升至90%;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037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80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49.64万千瓦;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能叫得出名字、有常流水的4697条河流(草海)设立河湖长22755名;全域实现“零网箱·生态鱼”发展格局;江河治理全面推进,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可以说,这一时期是贵州水利历史以来投入资金最多、建设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生态治理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水利建设成为贵州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更严的要求。我们只有清醒认识国情、省情和水情,清醒认识水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才能更好地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政策机遇、抓实水利建设,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加上历史的欠账,贵州存在着丰水又缺水、水生态环境好但又十分脆弱的叠加矛盾。一方面,贵州降雨丰沛,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受喀斯特岩溶地貌和水利基础设施不足的限制,水资源利用率低,供水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仍有较大的缺口,存在着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矛盾。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但由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石漠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此外,水利建设资金需求大与资金筹集较难、水利公益属性强与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村供水保障面广与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矛盾仍然存在。

今年初,新国发2号文件,为贵州“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明确了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要求,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战略提供了政策支持、注入了强大动力、带来了新的机遇。贵州水利系统必须抢抓这一重大机遇,深刻把握好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要求我们在制约水利发展的投融资、用地政策、运行管理、水资源节约与管理等方面大胆闯、大胆试、主动改,切实解决这些影响水利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要求我们加强农村供水保障,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在扩大有效投资和“六稳”“六保”中展现水利担当;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要求我们有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宽阔的视野,在人才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等方面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要求我们加强水文水资源、水旱灾害防御等领域信息化管理和应用,加快数字孪生流域及“云服务”等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要求我们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小水电清理整改等,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

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水利是支持的重点领域,其中直接涉及水利的有8个方面,与水利息息相关的还有3个方面,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支持力度大。政策方面,提出考虑地形条件,研究对贵州小型水库建设以打捆方式给予定额补助;水利工程坝区和淹没区用地按建设时序分批报批,研究对淹没区按农用地管理等,国家各有关部委均将出台支持政策。项目方面,涉及重大水利项目19个,以及其他面上工程及水旱灾害防御工程项目。这些工程如期建成,将基本解决我省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以及水生态、水安全问题。资金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要求国家部委加强指导协调,对贵州改革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把握新机遇,水利助振兴。未来一个时期,全省水利系统着眼“提高水安全保障和洪涝灾害防治水平”,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在国家水网总体框架下,以“一核四区”贵州大水网建设为统揽,通过实施“水利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水利“百库大会战”、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常态化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加快实施大江大河支流重点河段防洪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强化流域防洪调度,整体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在大水网建设方面。构建“一核四区”的贵州水网建设总体布局,一核即黔中水网。以黔中水利枢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红枫湖等水库和洪家渡、普定等水电站及乌江、三岔河、六冲河等天然河流为主构建水网,形成南北两条输水主动脉,南部以黔中调水为主,北部以夹岩调水为主,统筹解决贵阳贵安、安顺、遵义、毕节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安全保障。四区即黔西北、黔西南、黔东南和黔东北四个区域水网,大水网建成后,将形成立足黔中,辐射全省的系统治理体系,保障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百姓也能用上干净水、放心水。

在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凤山水库、观音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花滩子、石龙、英武、宣威、车坝河、玉龙、美女山等水源工程和贵阳乌江供水工程,加快推进德隆等中型水库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省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70亿立方米以上。

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和控制性枢纽等工程建设,持续深化兴仁、岩口等控制性枢纽工程论证。实施乌江、清水江、㵲阳河等防洪提升工程。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继续实施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做好抗旱应急供水保障,强化值班值守和预警预报,不断提高洪涝灾害防治水平。

在水利改革方面。统筹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完善水价水费形成机制和水利工程长效运营机制,为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起“上游”担当,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小水电清理整改、水生态保护修复,全力守护绿水青山。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河湖保护,实施重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是我们的强劲动力,全省水利系统必须抢抓新的发展机遇,肩扛责任,奋发有为,矢志不渝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筑牢坚实的水利根基,为建设“四区一高地”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水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