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慧彬
认真读了林亚莉、李钢音、杨骊、蒋在、王鹤蕾、奚婧、白凤、曹雯8位女作家围绕“贵阳、女性、写作”这些议题写就的文章后,我对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文化频道202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专题策划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引发了一些思考。
这个选题角度是独特而别致的,又具有现实、社会及文化的意义。其中,第一个视角是人与城、女性与贵阳,即“她看贵阳”“她与贵阳”。第二个视角,是写作者与城市,即“她的写作与贵阳的联系”。
专题选取了“50后”到“90后”不同年龄层的8位女性作家,其中既有生长于斯的本地人,又有外来移民。8篇随笔,每篇的观察点和切入点各不相同,分别从不同角度叙写作者与贵阳的缘分、对贵阳的印象和生活其间的感受,以及通过写作的机缘,在观察、采访、研究中对贵阳的逐渐深入的了解与再认识。
女作家们都关注到了贵阳城的变化,也都在不经意间涉及了一个认识贵阳、发现贵阳,寻求城市文化身份认同的话题。文章展现了由不自觉忽视,到平视贵阳,再到“我站在这里,即代表贵阳”的文化心态的变化历程。
读这8篇文章,我也跟着女性作家们描绘的一幅幅场景,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完成了一场对贵阳数十年变迁的审视与心灵之旅。
“她看贵阳城”,女性作家的视角是柔性的、细腻的、生活化的、个人化的,又是极敏锐的。因为爱一个人,而来到贵阳城安家立业的奚婧,着重描绘了自家门口贵阳朝阳洞路的变化。林吟则侧重关注贵阳女性精神风貌与人生价值追求的变化。林吟非虚构作品《绣娘》中的林雪飞和付国艳。她们都非常注重学习和创新,在创立自己品牌的过程中付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她们身上体现了新时代贵阳女性的坚韧、顽强,展现了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审美相融合的开阔视野与开拓精神。
杨骊的随笔关注了贵阳交响乐团的女性们。她们或为乐团的筹备组建、良性运营全心付出,或在艺术追求上精益求精。读杨骊的《一座城市的交响》,既能让我们了解和走近贵阳交响乐团,也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变化发展中的贵阳,艺术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彼此成全。这个契合点,可谓整本书的“魂”,也是新时期贵阳文化发展之“魂”。女性是促进这一系列城市变革的重要力量。
“她与她的贵阳”,女性个体与贵阳城的心理联系这个话题,既轻松又略显沉重。李钢音、蒋在、曹雯都描写了各自童年、青少年记忆中的贵阳。这种记忆和印象是极个人化和细节化的。市府路的旧院子、大营坡、南明河,她们个人化的叙写,也唤起了我自己关于贵阳早些年间的细碎印象。这些印象与女作家们的描述有年代的细节差异,又有某种相似性与惯性。
“60后”李钢音在《贵阳即世界》中写出了她与贵阳的爱怨纠结。她曾渴望离开贵阳,奔向外面的世界。在天津老家工作3年后,最终却决定回到贵阳定居。
“90后”蒋在在描述贵阳时,似乎显得更淡定或淡然。她说,在16岁离开后便与贵阳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关系。同时,贵阳又是她在世上唯一能够如此自信和确切讲述的城市。
由于地域的局限,“贵阳城”与“女性”这两者的文化身份,实际在历史文化语境中有某种相似性,即相对主流文化和中心而言都是边缘化的,都是面目模糊的,都曾不被正视和公允言说。且不说外地人的轻视与误解,甚至连从小生长在这个城市里的我们自己,都曾经忽视过贵阳城,觉得它乏善可陈。殊不知,贵阳城早已通过无数细碎的印象、记忆、食物、人情等因素,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生命中。
“她写她的贵阳”,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城与时代同步发展。而人们看待贵阳城的心态、观察点也慢慢在发生变化。女作家们在随笔中都谈到了自己的写作与贵阳、贵州的联系。对她们而言,写作是一种发现,是一种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及其文化的深入体认。这个过程让他们有机会重新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书写贵阳城、贵州省。
《天蝉地傩》中,李钢音将自己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观察、感知与自身生活体验相融合,塑造了一个痴迷艺术的人物形象“傩”,用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引领观众走进贵州民族艺术的绚烂世界。
林吟的小说《玉兰》,以“平民生活史诗”的笔法,展现了贵阳从抗战时期到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她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在血与火中穿行》,描绘抗战时期贵阳图云关红十字救护总队惊心动魄的历史风云。《绣娘》《理想的韧度》则体现了新时代贵州女性独立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王鹤蕾将写作视作一面镜子。她与写作相互对照,相互揭穿,相互质疑,相互安慰。她的散文集《月光白白》,触及到“故乡”“生死”这样一些终极的命题。使其内容显得格外的厚重。王鹤蕾因参与非遗研究工作,跟随余未人先生到清镇与花溪做田野调查,才知道贵阳市的少数民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神秘、丰富且多彩的文化根脉。
奚婧《熔炉》以非虚构写作的文学形式,保存了一个工厂、一个产业、一个城市(贵阳与贵钢)、一个国家,还有几代贵钢人珍贵而鲜活的历史记忆。也让我们深深思索个人与企业、时代、国家共同发展的命题。
白凤以非学术性的、女性的、年轻人的视角来看待和分享贵阳城市历史文化遗存,让读者读来更加亲切,易于接受。记录者的自觉,使曹雯将观察点聚焦在体现在贵阳这方水土养育的人的身上,以《无止之境》一书揭秘围棋世界冠军唐韦星的成长及围棋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