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云帆 陈梦竹 余丽丹
一沐春风万顷绿。
2月末,遵义市播州区的乌江寨景区,游人如织,今年84岁的黄奶奶与家人来了一次久违的近郊游。“现在环境真的好,空气好,心情也好。”黄奶奶笑着说。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贵州人春风融融中的愉悦大致相同,而这美好,却来之不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凝心聚力谋篇布局,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以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总目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
过去一年,我省始终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实施《贵州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施方案》《贵州省2021年度环境治理专项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考核任务,努力书写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答卷”。
“以前想散步都不好找地方,现在环境好了,下楼便有公园。”贵阳市民何百荣说。
仰望天空,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眺望远方,山皆美石,上生青丛。
生态美,环境好,无疑成为了贵州人民的“小确幸”,有数据为证: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全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8.4%,全年未发生重污染天气。
——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乌江、赤水河干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全省河流出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固体废物处置规范。医疗废物收集率、安全处置率均达100%,全年全省磷石膏利用处置率110.26%。
连续2年,我省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2021年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态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和环境事件,未发生辐射事故,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扎实有效。
2月28日,贵州省首批6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式授牌。此前,我省已有9地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5地被授予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随着我省首批“两山”基地创建成功,我省已初步形成了省级、国家级示范试点互为接续和补充的格局。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2021年12月5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式进驻贵州。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全省上下围绕督察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用迅捷有力的行动作答,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擦亮贵州生态的绿色“底色”。
过去一年,我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截至目前,中央层面交办139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32个,7个按“一问题一方案”推进,整改成效总体较好,整改完成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2307件信访件已基本办结,省级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90.5%,完成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11个、十大行业128家企业356个问题整治,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过去一年,我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1年5月以来,贵州部署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利剑2021-2025”专项行动;
2021年7月,贵州两项环境执法创新机制获全国推广,包括创新建立现场监管执法和整改机制,以及创新健全生态环境问题主动发现和整改机制;
2021年11月,《贵州省违法排污现场执法即时采样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出台,进一步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保护环境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从严基调重拳出击,各地各部门加强联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铁门槛”越筑越牢,生态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越搭越稳。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迈向新征程,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始终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统筹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系统性治理专项攻坚和从严排查整治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