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思鹏 彭洁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政治要强”在思政课教师“六大素养”中居于首要位置,因此,推进思政课内容建设要以政治认同教育为重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在教学研究中,思政课教师要重点探究提升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多维机制和实践路径。建设符合“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要求的思政“金课”,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思想不深宣科照本、理论不够故事拼凑、亲和不足迎合无度、针对不强灌输满堂”等弊端。进一步优化思政课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机制,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解决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提升的难题。凸显培养目标的高阶性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深化课程内容体系建设,重点解决“教材—教学—话语”体系转化的难题。积极探索“特色典型案例+问题链”教学范式改革,优化教学方法体系建设,重点解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难题。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高校思政课要坚持以政治认同为中心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提升青年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章节教学”到“专题教学”,重点培育政治认同素养。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实际把主干课程教材章节重构为若干理论专题,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有机融合,全方位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理论认知、政治认同与成长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和期待。
从“以授为主”到“以学为本”,调整更新课程教学理念。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基于“特色典型案例+问题链”导向的“三学四型”(线上线下自学→教师课堂导学→小组研讨互学;启发型→互动型→探究型→体验型)专题教学创新模式,把学生主体地位贯穿于教师教学全过程,切实提升思政课的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
从“问题导向”到“目标导向”,持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关注社会现实、回应热点难点,更要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目标,实现从“问题导向”到“目标导向”的飞跃。
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全力推动教学范式转换。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形成“能力本位”的课程教学观、评价观和考核观,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嵌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让教学内容“富”起来、课堂气氛“活”起来、学生思维“动”起来、实践能力“强”起来。
从“结果评价”到“全程评价”,优化设计教学评价机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期末考试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采取“平时成绩+能力考核+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的多样性评价。
从“课内实践”到“社会实践”,深度推进理论实践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课内-校园-社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向“一体化、规范化、生活化”方向发展。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坚持“政治为根”,把准教学研究政治方向。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强化政治担当努力讲好思政课,青年学生要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努力学好思政课,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强调“理论为本”,打造创新理论主题课堂。深刻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精心设计“创新理论”“红色文化”教学主题,阐释创新理论、讲好革命故事,传承伟大精神,将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文化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
凸显“思想为魂”,注重核心价值浸润心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突出“内容为王”,全面推行专题教学改革。要始终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探索推行“专题探究+案例研讨+情景体验”教学范式改革。打造出有政治高度、有思想深度、有情感温度的思政“金课”,切实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把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思政课研究专项[2021SZKA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