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课题组
贵州工业产业基础与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对助力工业倍增、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赶超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巩固优势产业链地位。围绕贵州白酒、磷化工等优势领域,持续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打造形成独一无二的酱酒产业生态圈,谋划布局氯碱化工,构建磷化工产业链体系;补齐现有产业链短板。围绕配套层级多、产业链路长的产业,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积极引进行业内优强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吸附能力;加强新兴产业链培育。积极布局发展市场导向型产业,推动优势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培育形成一批完整、可控的新兴产业链条,围绕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的领域,主动谋划、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构建未来竞争的新优势。
畅通供应链,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围绕主导产业链,加快建立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打造供应链关键省份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依托工业基础件和电子元器件的优势,强化省内供需对接,畅通省内供应循环;积极引进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商,大力发展产业配套装备和生产制造专用设备,为省内企业生产提供就近基础保障;在重点领域建设一批试验验证、性能测试、计量检测、认证认可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全面满足企业生产运营需求。提高供应链质量效率。建立全省供应链备份,构建内部自主、外部协作的良好供需体系;积极建立供应链标准,倒逼供给质量提升;搭建工业互联网供需对接平台,提升供给水平和效能;建立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形成更简洁、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的供应链体系。
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产业价值延伸。聚焦资源型产业链,以提升产业链价值为核心,大力推动资源精深加工,提高资源精深加工转化率,延伸产业链价值,促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推动产品价值提升。以“增品种、创品牌、提品质”为抓手,促进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丰富产品供应体系,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加大新技术对产业链的渗透,推进工业领域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总体要求,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引领价值链转变。
部署创新链,推动产业重构升级。建设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着力培育大数据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形成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基础研究联合体或技术联盟,推动科研机构按照产业需求进行创新,大力支持化学、数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着力突破一批提升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的创新性成果;加快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快中试和产业化步伐,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基金引导作用,促进更多技术成果省内落地转化和产业化,设置创新成果目录,搭建创新成果交流、交换和交易平台,探索“技术成果引进→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创新模式,提升智能制造和工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布局人才链,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聚焦工业产业发展谋才。培育引进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和高水平技能人才,着力引进培养一批解决全省产业基础瓶颈问题的专业人才,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推动东西部地区基础领域研究人才协同合作,提升我省基础研究能力;聚焦发挥人才效应用才。依托省内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大力吸引国家大院大所到我省建立研发分支机构,建立创业型、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高端人才项目库,畅通各类人才业务开展渠道;聚焦优化发展生态留才。建立全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高端人才生产生活“一对一”“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强化激励支持,形成人才持续挖掘、持续集聚的良好效应。
构建生态链,提升工业综合实力。共建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充分发挥贵州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国内大循环产业分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深化产业协作,打造形成跨区域产业互动、平台互通、企业互联等产业发展生态;建立省际和省内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构建跨行业耦合共生的产业生态。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行业与行业之间跨界协同,推动关键领域跨行业跨领域赋能应用,进一步解决行业发展痛点;加大产品研发创新,提高省内原材料、生产设备自主供给能力;打造工业资源集聚共享、工业数据集成利用、工业生产与服务优化创新的载体,整合“平台+应用开发+用户”生态资源,为跨行业、跨领域主体带来更多数字化转型红利,实现产业共赢。打造跨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积极引导企业之间围绕产业链各个环节开展分工合作,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引领整合能力,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内的系统集成能力、基础配套能力和标准制定能力,构建形成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头雁”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聚焦特定细分市场,加快形成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融通发展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