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廖婉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清晨,记者来到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白沙河村,只见青山环抱,白墙灰瓦,不少楼房前都停着小轿车,一幅乡村美百姓富景象。
沿着蜿蜒的通村公路,70岁的老支书陈光达带着记者爬到村里的最高点。目之所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柑橘树,金灿灿的柑橘煞是诱人。
但之前这里却是另一种景象。土地破碎,砂石含量高,当地群众耕田面临的是“一年种来没有半年粮”的窘境。
“苞谷一毛钱一斤,鸡蛋三分钱一个,村民一年四季难得买一件新衣服。”陈光达说,那时候,大部分村民只能靠借粮度日。
20世纪80年代,村里看到了转机。
“听说了吗?村里有人种了4棵红袍柑橘树,拿到市场卖,2元多一公斤,比种苞谷好多了。”
“真的假的,小柑橘这么值钱?”村民的闲谈引起了陈光达的极大兴趣。
他请来专家对村里的土壤成分进行检查,发现很适合柑橘种植,以及对市场进一步考察后,试种了200株柑橘苗。结果令人很高兴,一个个金黄橘子一到市场,就供不应求。
可惜的是,虽然村民认准了这个产业,但由于资金等问题,一直没有铺展开来。
2016年,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白沙河村开始规模种植柑橘。现在,全村共种有近6000亩柑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销往全国各地。“今年村里的柑橘产量估计达600万公斤,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村委会主任熊宗辉高兴说。
靠着柑橘产业,村民纷纷盖上了新房,开上了小汽车。
“这个收获季,我家的柑橘产量估计在2.5万公斤左右,靠着村里成立的采收销售工作队,目前已经卖得差不多了,赚了好几万元。”村民潘甲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