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 2022年03月12日

■ 于鹏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生动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质和优势,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的伟大创造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扎根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重大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同于个别国家“装饰品”“摆设”式的民主,实现了民主一般性原则与中国基本国情的有机统一,注重从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人民现实需要,着眼于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它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综合过程与结果、形式与实质、直接与间接、民主与集中,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民主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建立具有全程性、开放性的政治参与和民主表达机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在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中、深刻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实践经验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中创造出来的。

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中国式民主的显著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强调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主体广泛性,还强调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领域的广泛性,通过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旨在了解“人民想要什么”和“政府需要做什么”,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它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形成完整闭环,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实现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广泛权利,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更加坚定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展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自信和底气。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领导下,从立法、决定、任免到监督全过程,从立法、执法、监察到司法全链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方面各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效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我国人民民主之所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关键的是始终有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保证。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真正把14亿多人民的意愿表达好、实现好并不容易,必须有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真正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组织各方面力量、充分协调各种利益诉求,从而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人民政治参与的生动实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集中,实现人民利益需求与维护人民利益的有机连接,既充分体现民主又兼顾法治与效率,通过法治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于中国、成长于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民主价值观,具有先进的民主理念、独特的政治优势、完整的制度体系、全面的民主实践。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