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女作家与她们的贵阳 — 27°黔地标读书会国际劳动妇女节线上主题分享会撷英 2022年03月11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李钢音编剧舞剧《天蝉地傩》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王鹤蕾(前排右三)参与民俗学家余未人(后排左五)主编的苗族古歌《簪汪传》新书发布留影。

杨骊(右)在新书《一个城市的交响》发布会上分享创作故事。

阳光如洗,雨巷泥泞,屋瓦层叠,行人灰蓝的,街面上偶尔驶过掏粪的马车、拉煤的拖拉机。1毛5分的早餐钱,牛肉粉花去1毛2分,余下的3分,可在街角小铺看小人书,《三国演义》或《草原英雄小姐妹》……成长的骨痛、挫败、眼泪和喜悦,总是裹挟着数不清的细节,随嘤嗡缭绕的鸽哨远去。这是“60后”女作家李钢音的贵阳。

一个永远下着雨的城市,渗满水的雨靴,雨后爬满蚯蚓的人行道,碗的边沿沾着扑出来的鸡蛋残渣,十二个冰格里冻上的草莓冰棍,生病时熬制的鸡蛋羹,一张烫手的毛巾,照射得刺眼的浴霸,放满空空影碟壳子的租赁店,老板抽着烟翻弄用记号笔写上电影名字的复刻碟。拥挤的街道上来往的背着背篼的人,楼下临近晚饭时间哇啦哇啦的叫卖声……这是“90后”女作家蒋在的贵阳。

当时间跨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却被付诸于笔下,这便是作家之于一座城市的意义。

很多作家也都跟某个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帕慕克之于伊斯坦布尔,舍伍德·安德森之于温斯堡,张爱玲之于上海,老舍之于北京,等等。但作家并不只是忠实的记录,他们同时用自己的心灵旅程赋予城市生命的滋长。于是,在海明威的书写之后,巴黎已不再是之前那个巴黎,而在乔伊斯之后,都柏林怕是很长时间都要笼罩在他笔下的光芒中。

城市浸染了作家的生活,滋养并成就了作家的写作,而作家也用自己的作品让人们看到城市的灵魂所在。这其中,女性作家作为一个细腻、敏锐、感观丰富的群体,她们心里的城,装着自己的欢笑与悲伤,她们的惊艳呈现,恰如城市中绽放的花朵。对此,2022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贵州日报报刊社27°黔地标读书会特别策划了这期“女作家与她们的贵阳”线上分享会,邀请了林吟、李钢音、杨骊、王鹤蕾、奚婧、白凤、蒋在以及我,共8位女作家,一起畅谈她们与贵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