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人和·乐业安居志弥坚 2022年03月10日

早7时,床头的手机闹钟轻震,牟应花从朦胧睡意中苏醒,目送吃过早餐后的孩子出门上学后,她也紧随着出了门,去往她的工作地——盘州市金秋家园居委会。

2018年8月,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牟应花一家从盘州市双凤镇红石岩村搬到了城区的新家。“搬出去,子女读书方便。”可转眼又犯愁:出去后干啥?

在传统乡土农耕社会和现代城市文明之间的碰撞间,六盘水找准了“症结”,也给出了良策——搬迁,不仅是下山进城,也是文明的一次更迭,落脚点在成就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六盘水致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深化“五个体系”建设,探索提出打造“和谐社区”“活力社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受益“两个社区”建设,牟应花夫妻一进城就参加就业培训,她被居委会聘为小区网格员,丈夫因考取了驾驶证,经有关部门的对接,顺利租到一辆出租车,在县城跑起了客运。

“现在我和丈夫都有稳定收入,再也不怕穷回去了。”牟应花一家房子敞亮,脸上和心里更敞亮:“孩子们学习越来越上进,性格越来越开朗,我们的下一代也看到了希望。”

山外,柳条日夜新;故园,不再是“肠断处”。

融入新生活,建设新家园,当好新市民,幸福感的洋溢不止见诸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在乌蒙深处,幸福家园、美丽乐园、丰收田园建设蹄疾步稳,乡村治理“人和”之韵悠长回响。

看全局,六盘水提出,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精心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着力破解人才吸引、环境整治、群众组织三个难题,促进城乡之间产业、服务、规划三个融合。

察一域,水城区将179个村(社区)分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村、重点推进村、夯实基础村,将45个乡村振兴引领示范村分为产业型、文旅型、康养型、工矿型、生态型进行打造,目前已先行打造15个“五型”村居示范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