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骏娇
在遵义,无论是在社区楼栋、街头巷尾,还是在田间地头、群众身边,从来不缺少基层女党员奔走忙碌的身影。她们在奋斗路上巾帼不让须眉,心怀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用平凡演绎美丽、用实干诠释担当。
冯霞:“小女子”的“大担当”
从下岗职工到开办砂石厂,从进社区参与基层工作到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基层工作8年,桐梓县娄山关街道鞍山社区干部冯霞是社区变化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8年前,鞍山社区那时还叫鞍山村,地处城郊接合部,因城镇化建设,这个村的部分区域面临拆迁改造,才到村里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冯霞倍感责任重大。
“拆迁是大事,有人愿意,也有群众不支持。”作为拆迁户,冯霞第一个站出来带头支持拆迁工作。面对群众的质疑,冯霞一面主动上门给群众做思想工作,一面积极协助村干部为搬迁群众妥善处理搬迁后续工作。
新房建好了,村也变为社区,拆迁群众搬进了新房,不少商户、外地住户也住了进来,整个社区居住人口达2万余人。如何治理好群众的新家园?已成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的冯霞和社区干部们一道,积极协调打造社区农贸市场、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多形式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参与社区网格化治理、拓宽群众诉求渠道……
在鞍山社区,群众只要有难事,总会想到冯霞。面对群众的大小事,冯霞总是跑在前、干在前,她总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就要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
向群:做群众的“勤务员”
自2017年来,从正安县碧峰镇青定村村委会、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党政办,辗转到播州区三合镇党建办。今年已是向群走上工作岗位的第5个年头,她扎根基层、绽放青春,多次被所在镇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
参加工作即逢脱贫攻坚关键时期,3年多时间,向群坚守脱贫攻坚一线,奔走忙碌,当好政策的“宣传员”、群众的“勤务员”,积极参与到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住房租赁补贴、集镇建设规划等工作中。
“服务群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向群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向群积极参与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密切关注脱贫群众生产生活。经常看望照顾结对帮扶户刘恩林老人,及时为其解决所需所盼;为脱贫户蒋国斌送生活物资,解决实际困难……
2021年11月,来到播州区三合镇新的岗位,向群与同事们奔赴各村,积极开展村“两委”干部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干部为民办事能力,带动群众增收。
袁图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袁图会始终坚信,并一直付诸于行动。
在赤水市旺隆镇,袁图会被称为金钗石斛种植的“土专家”,她也是当地致富的带头人。
2014年,袁图会创办了赤水市图惠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种植金钗石斛,发展了原生态栽培石斛种植基地270亩,并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推进,建集约化大棚种植基地8000平方米,在赤水市区设立了4个销售网点。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随着金钗石斛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且收益也越来越好,袁图会积极鼓励周边的妇女加入进来,并亲自教大家种植技术,还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
现在,袁图会已带动当地100多名妇女发展金钗石斛种植,培养了20名栽培管理技术人才,为赤水市各乡镇培训金钗石斛种植人员500人以上,在旺隆镇带动发展石斛大棚250亩、原生态石斛种植15000亩,帮助600余户家庭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袁图会还利用公司的市场资源,每年无偿帮助周边的金钗石斛种植户销售石斛鲜花2万斤以上,销售石斛茎条30吨以上。作为赤水市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021年袁图会获遵义市“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拼命三娘”黄丹
对桐梓县海校街道海校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黄丹,社区“两委”班子评价最多的是,她“总有一股拼劲,是典型的‘拼命三娘’。”
2018年,初到海校社区的黄丹由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面对群众的不解和质疑,黄丹遇上的委屈事也不少。
“群众不了解,我就做好解释工作,群众有需要,我就及时提供服务。”加强学习、主动上门、耐心解释、积极服务、及时反馈……黄丹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丹与社区干部一起入户摸排、宣讲防疫知识、给群众送生活物资,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一次,在走访群众的路上,黄丹遭遇了车祸,医院诊断为轻微的脑震荡,但她没有待在医院治疗,而是带病跑回社区继续投入工作。
说到黄丹“拼命”的事,海校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兴敏说,黄丹8个月的孩子因发育迟缓,导致孩子肢体软弱无力,不得不住院治疗。一边是家庭,一边是群众,孩子住院期间,为了不耽误社区工作,黄丹每天工作医院两头跑,大家看在眼里,都很心疼她。
“既要顾大家,也不能忽略小家,我相信自己一定都能做好。”黄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