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骏娇
连日来的晴好天气,剑河县柳川镇关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也迎来黑木耳丰采期。
“早上8点就来上班了,现在已经摘了4袋,今天摘700斤没问题。”“还是你麻利,我现在才摘3袋。”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村民的说话声,伴随着阵阵笑声从基地传来,走到近前,只见10余名妇女正忙碌着采摘黑木耳,干得很欢。
“这个活不重,一边摆龙门阵一边干活,很轻松就把钱挣了。”说话间,50多岁的杨妹元也没有停下手里的活。手脚麻利的杨妹元最多一天能采1000斤黑木耳,按照采收1斤3毛钱计算,杨妹元一天能有300元钱收入,让大家很羡慕。
“在这里上班的都是附近村寨的妇女,这让他们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庭。”基地负责人吴霞告诉记者,1月至4月是黑木耳丰采期,最忙时一天用工量有40余人。
山上采菌忙,山脚晾成品。在基地晾晒厂房,村民邰格里正忙着将采收的新鲜黑木耳铺开晾晒、装盘烘烤。
“听说有外地客商来收购黑木耳,我们大年初四就开始上工了,一天工资有100块钱。”邰格里说。据吴霞介绍,春节刚过,从山东来的客商就到基地住下了,等着收购。“今年的黑木耳首期采收预计有10万斤以上,客商说有多少就要多少,这几天都在组织村民抓紧采收。”吴霞说,基地的食用菌都是订单式销售,客商自己上门收购,其中黑木耳和羊肚菌最为俏市。
剑河县依托“一县一业”食用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成立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剑河县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食用菌产业工作专班和产业发展协调指导中心,专抓食用菌产业发展。形成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县长、局长、镇长、村长、组长共同抓落实的“四书五长”工作机制。同时,通过整合资金近1.2亿元,以“村+村”“企+村”的“飞地模式”,流转柳川镇柳利村、巫堆村、关口村等村以及县有林场土地和林地,集中打造关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成了南高、五岔、展架等7个食用菌基地,辐射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帮助当地群众创收增收。
关口示范种植基地规划用地1万亩,设有冷库、晾晒厂房、温室大棚、烘烤房等设备,种植有黑木耳、羊肚菌、双胞菇、平菇等食用菌品类。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惠及农户980余户,同时,周边20个村还通过资金、土地等多形式入股基地,参与分红,实现抱团发展。
以党建引领发展,以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以服务做强产业。
剑河县引进龙头企业江西荣通公司,与县农投公司组建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组建公司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产业链上,由党支部对产业要素进行统筹,做到“一产业一小组,一基地一旗帜”的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全面搭建起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服务全县食用菌产业全方位发展。期间,该县不断深化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生产小组组长“三培双带”工程,精挑细选致富能力强、管理能力强、创业积极性高的党员成立23个党员技术先锋队,下沉到各个食用菌产业基地全程指导。并把党员选派到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上,确保每个环节都有党员在服务,使党的“触角”延伸到基地的各个角落,让党员成为产业发展的“红色细胞”。
种得好,还要卖得了,更要卖得好。
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与广州3家企业签订食用菌购销合同,依托院校合作及东西部协作,通过直销直供、举办农产品推介活动、电商平台销售等,积极拓宽销售渠道。2021年,该县向广东地区供应食用菌1300万吨,实现收益800余万元。
党建领、产业兴、支部强、群众富。
目前,剑河县已构建起“两园八基地十三区”食用菌产业联动发展格局,覆盖全县13个乡镇(街道),全县生产食用菌菌棒1.2亿棒,食用菌总产量达7万余吨,建食用菌加工生产线12条,全县食用菌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小小食用菌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