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贵阳市乡村采摘游备受市民青睐。
在观山湖区金华镇翁井村,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划一,格外醒目。走进大棚,清甜的草莓香味扑鼻而来,一颗颗草莓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鲜美红嫩,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河水臭烘烘、雨天一脚泥。”谈及以前翁井村的村容村貌,观山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习禹印象深刻。翁井村是金华镇1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资产最为薄弱的村,土地破碎零散、耕种条件差,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村民发展。
随着城镇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翁井村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怎样抓住发展机遇?时任金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李习禹找到在国营煤矿干得风生水起的黄金林,希望他能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20世纪80年代,翁井村由于地下煤炭资源丰富,村民开始建煤窑进行煤矿开采,自小生长在翁井村的黄金林也是其中一员。到20世纪90年代末,当地煤矿资源枯竭、煤窑陆续关闭,黄金林去到六盘水、毕节等煤矿资源富集的地区谋出路,凭借丰富的经验在国营煤矿做起了管理工作。
2013年,在外拼搏多年的黄金林拥有了一次出国旅游的机会,国外的乡村治理、农场景观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再加上金华镇党委、政府的极力劝说,2016年,46岁的黄金林决定返乡创业,他舍弃了年入百万元的高薪工作,只因胸怀浓浓的“乡情”。“当时我只有一个目的,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带着大家一起干、过上好日子。”黄金林说。
翁井村以前多是种植蔬菜、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收益低,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黄金林开始外出学习、考察,探寻能够带领翁井村富起来的“产业路”。慢慢地,翁井村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开始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村民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等形式,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引进草莓种植项目。
“产业路”确定后,黄金林立即组织全村召开坝坝会。“我们一起把翁井村建设起来,资金宽裕的欢迎入股,资金紧张的就出力,全村老少齐上阵,一起建设美丽翁井。”最终整合村民土地123.7亩,由村集体和180个以户为单位的村民股东共同出资250.7万元,于2016年6月底完成翁井草莓公社第一期21亩18个草莓种植大棚建设工作。
为培植出果大味甜的草莓,黄金林没少操心。不仅从山东寿光请来专家给村民培训技术,还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指导,进行产业规划和品种改良。同年8月底,草莓公社一期大棚种植完成,从山东引进的“章姬”草莓品种落户翁井,希望的嫩苗蓄势待发。“我们还成立了9个先锋队,积极发展其他产业。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整改河道、修建机耕道和排水沟。”黄金林说。
经过全村人的努力,草莓公社首年便实现大丰收,每亩地产出达4.7万元,营业额近百万元。“在草莓公社,我们家入股了1万元现金和7亩地,每年分红超1万元,还能在家门口工作,我一个月到手的固定工资有3100元。”今年57岁的翁井村村民刘玉权在草莓公社做管理工作。因为有入股,村民干活劲头十足,草莓长得好、卖得好,大家的分红就越多。
实际上,草莓公社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黄金林回忆,“第一年种植草莓时,公司和村民入股的钱并不足以把草莓产业发展起来。村民们入股的钱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小数目,我不想让他们的投资亏损。为了节约发展的成本,我顶着压力,跟大家说明情况,鼓励大家一起投工投劳、克服困难加油干。当时正值7月酷暑,大家不计酬劳,早上5点就到公社拿起锄头干活,中午12点也不休息,随便吃两口饭又继续开工,正是凭着这股团结奋进的干劲,才换来了今天的美丽翁井。”
2018年,仅经历了两个采摘季的翁井草莓公社,入股村民已全部回本。据介绍,草莓公社现有统一经营的土地330亩,先后建成60亩草莓种植园、190亩李子种植园、80亩莲藕种植园。2017年至2020年,草莓公社实现农业生产总值406.9万元,为179户资金型股东创收251万元,为94户资源型股东创收96万元,村民劳务创收245万元。
54岁的翁井村村民刘玉彬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给我分配了工作,负责清理2公里的路面,每个月有1800元稳定收入,看着村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非常有成就感。我家没有存款土地也少,是由村委会垫资入股的,每年能拿到2500元的稳定分红,今年小儿子也开始上班了,希望日子越过越好。”
翁井村的发展也吸引了一批知识青年投身到家乡建设中。39岁的何天福毕业于河北地质大学,在草莓公社积累了经验后,何天福创办憩乐生态农庄,整合50余亩土地带动22户村民入股,每户一年的土地租金加分红达到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