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耕作管护全是机械,套种灌溉科技支撑 “老把式”学种地 2022年02月24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立春过后,各地春耕春种如火如荼。不过,玉屏自治县田坪镇庆寨村,种了一辈子地的村民马银春发现自己成了“门外汉”。

“我现在是‘拿着别人的钱,种着自己的地’。”马银春的地流转给了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的务工收入超过1万元。

刚流转土地时,马银春有些不情愿,但她明白,靠传统种植方式,劳累不说,一年下来还赚不了几个钱。

同样是种地,为什么合作社就能赚钱?为了一探究竟,每次合作社发布招工信息,马银春总是早早来到产业基地,打算一边务工一边重新学种地。

这一学习,让马银春“看不懂”的地方真不少:铲掉田边土坎打破土地壁垒、铺设管道增加灌溉设施、产业路一直延伸到基地尽头,甚至使用旋耕机翻耕、无人机管护……

“想不到地还可以这么种!”马银春感慨。

据了解,作为传统农业县的玉屏,过去农村土地分散,地块形状各异、面积小,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不高,山地利用率低,农作物产出不高。

近年来,玉屏积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探索适宜丘陵山区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为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尤其在探索山地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玉屏以满足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和主导产业农机化为重点,不断集聚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合理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集中流转,让农机贯穿农作物耕作、播种、管护、采收各环节,稳步提升农业发展效益。

马银春就赶上了这个机会。

在基地“学习”期间,从种植到收获,马银春只参与了播种和采摘的部分操作,基地工作的全是机械,省时又省力。合作社还在基地里套种,增加产业效益和人工用量。

看着基地里层次分明的西兰花和土豆,马银春明白了:“科技支撑提质增效,比‘老把式’的种植经验靠谱。”

不仅如此,在发展现代化农业过程中,玉屏依托农机社会化发展项目,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从机具购置、作业方向、内部管理、操作技术、安全生产等方面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满足全县在土地耕整、集中连片区病虫害防治、水稻油菜机收等方面的作业需求。

同时,玉屏还积极完善高标准农田、产业路、冷库、温室大棚等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目前玉屏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45.7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铜仁市前列。农业农村生活生产基础不断筑牢,一幅现代农业的美丽画卷正逐渐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