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朱迪
“噪声51.7db,温度-1.5℃,湿度……”近日,在贵阳市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土建2标皂贵区间(皂角坝站—贵安站)建设现场,一块展示各类数据的LED显示屏引起记者注意。
“这是我们项目现场的扬尘噪声监测器及有害气体检测仪。”贵阳市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土建2标项目总工许锐介绍,检测仪是现场施工的有效助力,它能通过系统对露天场地风向、扬尘、噪声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各项指数达标情况,助力管理者快速调整施工措施,保障施工安全规范。
让工地变“聪明”,让施工现场尽在掌握。跟着许锐的步伐,行走在各类机械“轰隆隆……”声不断的建设现场,“智慧工地”的科技魅力随处可见。
在工地入口处的实名制闸机通道是该项目“智慧工地”的重要部分。为做好现场人员出入管理,项目管理人员提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实名制面部信息采集,满足人员“刷脸”进场的同时,还可通过门禁自带的测温系统对进场人员体温进行监测,助力疫情防控开展。
于能是贵阳市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土建2标项目部的一名测量人员,真切地感受到新科技与高智慧的魅力,“现在,我们每天都刷脸进入工地,很‘洋气’。”
“这是视频监控室。”许锐指着施工点外的临时板房说,每个施工掌子面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在控制室内可以清晰观察每个点位施工情况,随时掌握细节进度。
此外,项目部为每位施工人员发放“智慧安全帽”,每顶安全帽上均配备定位芯片,不管施工人员身在隧道何处,都能通过“智慧安全帽”在智能管理设备后台终端刻画出每个人行动轨迹,精准定位洞内人员所处位置,为作业人员安全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