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包汤圆,馅里的记忆依旧 2022年02月22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庞博

2月20日,在贵阳市“新添寨大道18号”的路牌下,一盏暖橙色的灯光又亮了起来。

宽大的桌板上,黑芝麻、引子、花生、玫瑰各色馅料一字排开,店主何小青坐在桌板背后搓着汤圆。拽下一团糯米,包上馅,在手心揉搓几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圆球便冒了出来,顺手轻轻一抛,这枚白胖子便稳稳落在洒满糯米面的打包盒里。

“老板,你这里有没有引子汤圆?”一对母女路过,打量着五颜六色的汤圆馅儿问。

“有,每公斤36元。但是得等嘞,人家订了4盒汤圆,才刚开始做。”大声招呼着客人,何小青的手不停。

“那我们等等?”年轻妈妈转过头问女儿,女儿点点头。

“其实啊,家里头也有速冻汤圆,但老人想吃引子汤圆,只有来买现做的。”年轻妈妈和何小青熟络地攀谈起来。

“肯定嘛,这个引子馅都是我们手工做的。”何小青语气里透着自豪。

“就是就是,贵阳人还是喜欢引子汤圆。”年轻妈妈应和着。

何小青的一爿小摊在这块路牌下已经摆了20多年。冬天卖汤圆、二块粑、黄粑等糯食,夏天则卖烧青椒、茄子、西红柿,都是贵阳人餐桌上少不了的小菜甜点。

扎根巷口的有利位置,背靠人口繁华的社区,小摊生意可谓是长流水不断线,赶上节日还要“爆单”。元宵节头天晚上,何小青加班到半夜12时,准备的几十盒汤圆,第二天一早便被“清空”。何小青算了算:“那天确实收入颇丰,入账近1000元,但也累,回家手都拧不动毛巾。”

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汤圆也包好了。

“给你们包完这一盒,糯米面也用完了,我也要收摊了。”

“这个汤圆,水开了一定要关小火,千万别用大火煮。”包好最后一盒汤圆递到年轻妈妈手里,何小青仔细叮嘱。

“知道啦,谢谢老板,辛苦了,你也快回去吧。”年轻妈妈朝何小青挥了挥手。

灯光投下温暖的光影,照着小摊,也照亮了巷口的回家路。